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上焦
  • 中医“三焦”你真的了解么?
    中医“三焦”你真的了解么?三焦作为六腑之一,其形自古难明,而其用易彰,为体内最大的气化之腑,元气精微运行之通路,与腠理、膜原名虽异而实为一。三焦一词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其作为六腑之中最大的腑,遍布人体上下内外,大无可比,主司气化故又名孤府。历代医家对三焦的认识莫衷一是,未形成定论。三焦有无形体一论较有争议,或曰其有名无形,或曰有名有形,现笔者对三焦之形、三焦之用与其论治做详细论述。三焦之形论三
    时间:2023-11-18  热度:22℃
  • 浅析桂枝汤与小建中汤
    浅析桂枝汤与小建中汤酸甘化阴桂枝汤与小建中汤皆出自《伤寒论》,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临床应用广泛。桂枝汤为解表剂,小建中汤为温补方,但两方在组成、配伍、功效方面有许多异同点,现简要分析如下。1 组成和用法桂枝汤全方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二两炙,切碎后,用水七升,文火煎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药后不久,食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并用被子温复二小时左右,待遍身微汗出即效,不
    时间:2023-11-18  热度:21℃
  • 《温病条辨》读书笔记——上焦温病
    《温病条辨》读书笔记——上焦温病吴鞠通《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温病学著作,其大力倡导并完善了温病三焦辨治体系,并将三焦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一炉而治,相辅相行,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丰富了温病的证治内容,详备了温病病证的理、法、方、药,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提出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治则对指导温病临床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书中:“
    时间:2023-11-08  热度:13℃
  • 【余国俊师承讲记】三仁汤方证
    【余国俊师承讲记】三仁汤方证本文摘自《余国俊中医师承讲记》三仁汤,大家都很熟悉。有的医生喜欢用三仁汤,说是“清利湿热”,这个说法准确吗?不太准确吧?三仁汤出在《温病条辨》的上焦篇?中焦篇?还是下焦篇?请回答。(众答:上焦篇!)回答正确!现在让我们来重温一下三仁汤的出处。《温病条辨》上焦篇四十三条载:“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
    时间:2023-11-08  热度:24℃
  • 温病辨证体系:三焦辨证体系的渊源研究
    温病辨证体系:三焦辨证体系的渊源研究学知网三焦辨证,是根据三焦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阐述温病发展中的病理变化,并以此概括温病的证候类型、传变规律,作出立法处方的依据。其与卫气营血辨证相辅而行,经纬交错,构成了足以与伤寒六经辨证相比翼的温病辨证体系。三焦辨证理论源于《内经》、《难经》,由刘河间揣出,经叶天士发微,最后由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倡导。1 三焦辨证的理论渊源“三焦”首见于《内经》 [1,2] 、《
    时间:2023-11-08  热度:12℃
  • 《温病条辨》对栀子豉汤的应用发挥探讨
    《温病条辨》对栀子豉汤的应用发挥探讨一大四小《温病条辨》对栀子豉汤的应用发挥探讨陈烨文, 许 琳栀子与香豆豉配伍作为胸膈胃脘郁热的有效药对首见于《伤寒论》, 即栀子豉汤方, 并形成一个类方系列, 如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和枳实栀子豉汤等。 在《伤寒论》中对于栀子豉汤证的论述比较全面, 涉及到适应证、剂量、煎服法和应用禁忌等。 张仲景在其论述中只运用 栀子豉
    时间:2023-11-08  热度:43℃
  • 《温病学》必备经典条文
    《温病学》必备经典条文车险信息共享平台1.“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素问·生气通天论》御书院2.“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素问·热论》历史虚无主义3.“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难经·五十八难》)4.“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叶天士《温热论》)战场5.“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
    时间:2023-11-08  热度:10℃
  • 高建忠解读三仁汤
    高建忠解读三仁汤1. 解读“三仁汤主治湿温病”三仁汤主治湿温病。什么是湿温病?《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一条指出:“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可以这样说,湿温病是湿热为患之病,长夏初秋多发。三仁汤主治湿温病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者。当代医家胡希恕在《胡希恕讲温病条辨拾遗》中谈到三仁汤证时指出:“此即湿遏热郁的风湿表证,正宜麻黄
    时间:2023-11-08  热度:17℃
  • 吴鞠通三焦辨治用药探讨
    吴鞠通三焦辨治用药探讨摘要:本文对吴鞠通《温病条辨》中三焦辨证、治法及用药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温邪在上焦治法以辛凉宣透,甘寒生津;传入中焦阳明,热盛津伤,燥结腑实,以甘寒泄热生津,通下存阴扶正,湿温弥漫三焦,力畅中焦,上下兼之;温邪传入下焦,宜血肉有情之品填精补髓,介类沉降之物潜阳镇惊。其辨证施治及选方用药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关键词 吴鞠通 三焦辨治 用药探讨清·吴鞠通,“采辑历代名贤著述
    时间:2023-11-08  热度:13℃
  • 银翘散被用“坏“了,它的正确用法深度解读
    银翘散被⽤“坏“了,它的正确⽤法深度解读导读:银翘散,治风温、温热,⼀切四时温邪,病从外来,初起⾝热⽽渴,不恶寒,邪全在表者。此⽅吴⽒《温病条辨》(可在中医智库APP中查阅)中之⾸⽅。思及当今临床,我们实在有些愧对银翘散。该⽤不⽤,不该⽤滥⽤,并不是医者应该做的。银翘散与“时时轻扬法”银翘散⽅的⽤量与煎服法值得注意。组成:连翘⼀两,银花⼀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叶四钱,⽢草五钱,芥穗四钱,淡⾖
    时间:2023-11-08  热度:15℃
  • 吴瑭从三焦治湿法的探讨
    1157分子动力学能研究什么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吴瑭从三焦治湿法的探讨涡轮泵金忠诚四川省宣汉中医院(636150)王勇四川省宣汉人民医院(636150)关键词:三焦;湿邪;祛湿法;吴瑭@科学小怪蛋湿邪为病最广,临床治湿法甚多,历代医论中最具特的是温病学创始人之一的叶天士和吴瑭。吴瑭以创三焦辨证施治温病著称于世。参研《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认为他对湿邪持三焦分治,以畅气机,为治湿邪之根本。现在
    时间:2023-11-08  热度:21℃
  • 温病学讲稿-刘景源-05讲温病学形成与发展:温病学四大家之吴鞠通和...
    05《温病学》形成与发展:温病学四大家之吴鞠通和《温病条辨》上节课咱们讲了叶天士和薛生白对温病学的贡献,温病学派可以说,自从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问世以后,就正式的形成了。他形成之后又有很大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吴鞠通的著作《温热条辩》作者叫吴瑭,字配珩,号鞠通,他生于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1758年到1836年,江苏淮阴人,他的著作比较多,除了《温病条辨》之外,还有《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
    时间:2023-11-08  热度:15℃
  • 温病条辨背诵条文
    配合力1.《温病条辨》的作者是BA.吴又可B.吴鞠通C.叶天士D.薛生白2.《温病条辨》这本书创立并完善了哪种纲领BA.六经辨证B.三焦辩证C.脏腑辨证D.卫气营血辩证3.温病是多种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条辨》上焦篇首条共列举了多少种温病的种类CA.5B.7C.9D.114.吴鞠通认为太阴风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应用什么方BA.辛凉轻剂桑菊饮B.辛凉平剂银翘散C.辛凉重剂白虎汤D.桂枝汤注
    时间:2023-10-07  热度:47℃
  • 温病学讲稿-刘景源-05讲温病学形成与发展:温病学四大家之吴鞠通和《温病...
    05《温病学》形成与发展:温病学四大家之吴鞠通和《温病条辨》上节课咱们讲了叶天士和薛生白对温病学的贡献,温病学派可以说,自从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问世以后,就正式的形成了。他形成之后又有很大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吴鞠通的著作《温热条辩》作者叫吴瑭,字配珩,号鞠通,他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办法1758年到1836年,江苏淮阴人,他的著作比较多,除了《温病条辨》之外,还有《医医病
    时间:2023-10-07  热度:11℃
  • 金匮要略注(9)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金匮要略注(9)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9.1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而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痿,如树木之枯萎。肺痿,谓肺叶干枯。热在上焦,烧灼肺叶,使肺叶干枯萎缩,气流阻塞,故咳。肺主气,若
    时间:2023-09-23  热度:14℃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