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学习复习 教学参考 课文精读 拓展积累


2024年1月1日发(作者:辜负某人的英文翻译)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学习复习 教学参考 课文精读

拓展积累 课后阅读延伸 课堂笔记

第八单元单元导语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第八单元单元导语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25 古人谈读书

课文导语

诵名家精妙之言,悟读书为人之道。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苏联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的名言。的确,书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书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关于读书,古人有过太多精辟的论述。这些句子言简意赅、含蓄隽永,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名言。让我们一同怀着对经典的虔敬之心,走近它们,相信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课文导学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与古老智慧的灵魂穿越时空的对话;聆听字里行间的细语,你将收获值得永远铭记的教诲。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读书的智慧!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识、矣”等4个生字,会写“耻、诲、谓、诵”等9个生字。会写“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词语。

2.能借助注释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3.培养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理解并学习本文中名人的读书观,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重点)

4.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难点)

二类字

耻(chǐ) 识(zhì) 矣(yǐ) 岂(qǐ)

一类字

耻(chǐ)诲(huì)谓(wèi)诵(sòng)岂(qǐ)恒(héng)窥(kuī)皆(jiē)缺(quē)

难读生字词

敏而好(hào)学 不耻(chǐ)下问

是知(zhì)也 默而识(zhì)之

诲(huì)人不倦 论(lún)语

余尝谓(wèi) 漫浪诵(sòng)读

心既到矣(yǐ) 岂(qǐ)不到乎

朱熹(xī) 要有恒(héng)

井蛙之窥(kuī)天 皆(jiē)无识者

缺(quē)一不可 曾国藩(fān)

多音字

好 hào(爱好)(喜好)好奇好逸恶劳

hǎo(好看)(好评)

解析:当意思是“喜爱”或者“常常,容易(发生事情)”时,读“hào ”

例句:近年来,小红不但勤奋好(hào)学,而且品学

兼优,深受全校师生的好(hǎo)评,连续几年被评为“三好(hǎo)学生”。

例句:刚学会骑车的人好(hào)摔跤。

识 shí (识途老马)(知识)(常识)(见识)

zhì(博闻强识)

辨析:当意思是“知道,认得,能辨别”读shí ;

当意思是“记住”时,读“zhì ”。

例句:我们的语文老师博闻强识(zhì ),阅历丰富,教会了我们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shí)。

字音易错提醒

“诲人不倦”的“诲”读huì,

“皆无识者”的“皆”读jiē。

默而识(zhì)之,知(zhì)还可以组词(博闻强识)。

题目训练:教诲( hui hui)窥探( kui kui)

字形易错提醒

“诵读”的“诵”的右边不要丢掉中间的一点;

“岂不到乎”“岂”的下半部分是“己”,不是“已”岂(下部是“己");

“皆无识者”的“皆”的下半部分是“白”,不要写成“日”。

“井蛙之窥天”的“窥”(上部是“穴,不是“宀)

生词听写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余尝谓

漫浪诵读 心既到矣 岂不到乎

朱熹 要有恒 井蛙窥天

皆无识者 缺一不可 曾国藩

耻辱 教诲 所谓 岂能

恒心 窥视 皆大欢喜 缺少

生字详解

同音:以 形近:唉

字义:文言助词。直陈语气,与“了”相当。

组词:(悔之晚矣)(悔之晚矣)

辨字组词:唉(唉声叹气)

挨(挨打)

埃(尘埃)

趣味识字——字歌:口唉表惋惜,去者长已矣。伸手挨边坐,土来尘埃起。穿鞋露足趾,耳闻就觉耻。手扯遮羞布,到处问地址。

同音:齿 造字:形声

繁体:耻 易混:扯

词性:动词 成语:不耻下问

巧记:“耳”闻过则“止”,知羞变好事。

字歌:伸足露脚趾,耳闻觉羞耻。一手拉扯大,土坡选住址。

字义组词:羞愧,耻辱:(耻辱)(雪耻)(国耻)(可耻)(知耻)(无耻)(羞耻)(报仇雪耻)(恬不知耻)(卑鄙无耻)

辨字:①址(地址)(住址)

②扯(拉扯)(牵扯)

③趾(脚趾)(趾高气扬)

造句:任何一个爱国的人都不会让祖国蒙受耻辱。

运用: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

书写:左部提画偏下,横画间距相等;右部底横长而有力。

同音:汇 造字:形声

繁体:誨 易混:悔

词性:动词 成语:诲人不倦

巧记:“每”天都要有言(讠)语。

字歌:依木红梅开,汇水成大海。良言作教诲,用心不后悔。

字义组词:教导,劝说:(教诲)(谆谆教诲)(诲人不倦)(教诲他人)(谨遵教诲)

辨字:①梅(梅花)(梅雨)(傲雪寒梅)

②悔(追悔莫及)(悔过)

③侮(欺侮)(侮辱)

造句:我永远也忘不了王老师的教诲。

运用: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书写:左窄短,右宽长。“每”竖折与横折钩呼应,横折钩略向左斜。

同音:渭 造字:形声

繁体:謂 易混:猬

词性:动词 短语:可谓神速

巧记:说(讠)“田”下藏着月(月)亮。

字歌:犬带小刺猬,来看渭河水。张ロ喟叹声,言说无所谓。

字义组词①说:(可谓)(无所谓)(可谓神速)(勿谓言之不预)

②称,叫作:(称谓)

辨字:①胃(肠胃)(胃黏膜)

②猬(刺猬)(刺猬一样)

③渭(渭水)(渭滨)

造句:我只是来谈体会,无所谓报告。

运用: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

书写:“讠”偏上;“月”撇画变竖。

同音:颂 造字:形声

繁体:誦 易混:涌

词性:动词 成语:过目成诵

巧记:言(讠)从“甬”道出,漫长又深远。

字歌:车直通,皇陵兵马俑。样勇武,世人皆传诵。

字义组词:①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诵读)(朗诵)

2.背诵,凭记忆读出:(熟读成诵)

③称述,述说:(传诵)

辨字:①俑(兵马俑)(始作俑者)

②涌(涌现)(泪如泉涌)

③桶(水桶)(饭桶)

造句:诵读是阅读文章的重要方法。

运用: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司马光

书写:左部窄;右部的点与中竖在一条竖线上。

同音:起 造字:形声

繁体:豈 易混:皑

词性:副词 成语:岂有此理

巧记:“山”下有知“己”,反问在哪里。

字歌:白雪皑皑,映铠甲。若不奏凯,岂能还。

字义组词:哪里,怎么:(岂止)(岂敢)(岂可岂非)(岂料)(岂但)(岂能)(岂肯)(岂不是)(岂有此理)

辨字:①凯(凯旋)(凯歌)

②皑(白雪皑皑)

③铠(铠甲)(铠同)

造句:不赞成这个观点的人很多,岂止我一个?

运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书写:“山”左右两竖要短;“己”竖弯钩圆润。

同音:衡 造字:会意

繁体:恒 易混:但

词性:形容词 短语:人之恒情

巧记:心(忄)旁有一“亘”,意思是永久。

字义组词:①持久:(永恒)(恒心)(恒久)(持之以恒)

②经常的,普通的:(恒言)(恒态)(人之恒情)

辨字:①桓(盘桓)(齐桓公)

②但(但是)(非但)

造句: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

运用: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

书写:左高右低。右部横画较多,注意间隔均匀。

同音:亏 造字:形声

繁体:窺 易混:规

词性:动词 成语:管窥蠡测

巧记:洞“穴”里面定“规”矩,偷偷看敌情。

字义组词: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窥探)(窥见)(窥视)(窥伺)(窥测)(管中窥豹)(窺豹一斑)(窥察地形)

辨字:规(规则)(常规)(循规蹈矩)(墨守成规)

造句:侦察员正在窥探敌情。

运用: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韩愈

书写:“穴”略宽以盖下;“见”竖弯钩宜伸展。

同音:接 造字:会意

繁体:皆 易混:楷

词性:副词 成语:有口皆碑

巧记:不比不知道,一“比”明“白”了。

字歌:有人偕同走,彼此为楷模。相处很和谐,听了皆欢喜。

字义组词:全,都:(皆大欢喜)(尽人皆知)(比比皆是)(人人皆知)(有口皆碑)

辨字:①旨(旨意)(圣旨)

②楷(楷书)(楷模)(正楷)

造句:贺岁电影的结局通常都是皆大欢喜的。

运用: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书写:第二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竖弯钩;下部稍窄。

同音:炔 造字:形声

繁体:缺 易混:块

词性:动词 短语:缺一不可

巧记:罐头(缶)快吃完一半(夬)。

字歌:有心要加快,学习用竹筷。缶在总缺乏,土硬成一块。

字义组词:①短少,不够:(缺少)(缺人)

②残破:(缺口)(完美无缺)

③该到未到:(缺席)(缺勤)(缺课)(缺考)

辨字:①缸(水缸)(浴缸)

②块(块头)(糖块儿)

造句:我们要打篮球,但缺少一个裁判。

运用:无知会使智慧因缺乏食粮而萎缩。——爱尔维修

生字组词

矣(悔之晚矣)

耻(耻辱)((羞耻)(报仇雪耻))(不耻下问)

诲(教诲)(谆谆教诲)(诲人不倦)

谓(可谓)(无所谓)(可谓神速)(称谓)

诵(诵读)(朗诵)(熟读成诵)(过目成诵)

岂(岂止)(岂敢)(岂不是)(岂有此理)

恒(永恒)(恒心)(持之以恒)(恒态)(人之恒情)

窥(窥探)(窥见)(窥测)(管中窥豹)

皆(皆大欢喜)(尽人皆知)(比比皆是)

缺(缺少)(完美无缺)(缺席)(缺勤)(缺一不可)

题目训练:看拼音写词语

bù chǐ xià wèn huì rén bù juàn yú cháng wèi

( ) ( )( )

mànlàng sòng dú xīn jì dào yǐ qǐ bù dào hū

( ) ( )( )

zhū xī yào yǒu héng jǐng wā kuī tiān

( ) ( ) ( )

jiē wú shí zhě quē yī bù kě zēng guó fān

( ) ( ) ( )

chǐ rǔ jiào huì suǒ wèi qǐ néng

( ) ( ) ( )( )

héngxīn kuī shì jiē dà huān xǐ quē shǎo

( ) ( ) ( )( )

答案对照: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余尝谓

漫浪诵读 心既到矣 岂不到乎

朱熹 要有恒 井蛙窥天

皆无识者 缺一不可 曾国藩

耻辱 教诲 所谓 岂能

恒心 窥视 皆大欢喜 缺少

形近字组词

耻(耻辱)(雪耻)(国耻)(可耻)(知耻)(无耻)(羞耻)(报仇雪耻)(恬不知耻)(卑鄙无耻)(不耻下问)

址(地址)(住址)

扯(拉扯)(牵扯)

趾(脚趾)(趾高气扬)

诲(教诲)(谆谆教诲)(诲人不倦)(教诲他人)(谨遵教诲)

梅(梅花)(梅雨)(傲雪寒梅)

悔(追悔莫及)(悔过)

侮(欺侮)(侮辱)

谓(可谓)(无所谓)(可谓神速)(勿谓言之不预)(称谓)

胃(肠胃)(胃黏膜)

猬(刺猬)(刺猬一样)

渭(渭水)(渭滨)

诵(诵读)(朗诵)(熟读成诵)(传诵)(过目成诵)

俑(兵马俑)(始作俑者)

涌(涌现)(泪如泉涌)

桶(水桶)(饭桶)

岂(岂止)(岂敢)(岂可岂非)(岂料)(岂但)(岂能)(岂肯)(岂不是)(岂有此理)

凯(凯旋)(凯歌)

皑(白雪皑皑)

铠(铠甲)(铠同)

恒(永恒)(恒心)(恒久)(持之以恒)(恒言)(恒态)(人之恒情)

桓(盘桓)(齐桓公)

但(但是)(非但)

窥(窥探)(窥见)(窥视)(窥伺)(窥测)(管中窥豹)(窺豹一斑)(窥察地形)(管窥蠡测)

规(规则)(常规)(循规蹈矩)(墨守成规)

皆(皆大欢喜)(尽人皆知)(比比皆是)(人人皆知)(有口皆碑)

旨(旨意)(圣旨)

楷(楷书)(楷模)(正楷)

缺(缺少)(缺人)(缺口)(完美无缺)(缺席)(缺勤)(缺课)(缺考)(缺一不可)

缸(水缸)(浴缸)

块(块头)(糖块儿)

矣(悔之晚矣)

唉(唉声叹气)

挨(挨打)

埃(尘埃)

辨析同音字

sòng 诵读 歌颂

易错提醒“诵”表示朗读、背诵;“颂”表示赞扬、歌颂。

重点字词理解

敏 耻 下 问 厌

诲 漫 浪 恒

课文学法指导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注意把握停顿处。

2.学习时,再读课文,先借助注释理解字词和每

句话的意思(结合注释法)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了解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

3.然后通过反复诵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结合自己读书的习惯,谈谈对古人的读书态度和方法的理解,说说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对自己有何启发。

课文精读理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课文我会读

敏而好(hào)学,不耻(chǐ)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

——《论(lún)语》

作品简介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

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被尊为圣人。孔子在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其中,《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字词句理解解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注释〗:〔敏〕:聪敏。

〔好〕:(hào)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解析〗:这是孔子的学习态度。天下人人皆可为我师,求学者就必须具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启示〗:我们要谦虚好学,不以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句解〗:出自于《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好学,不以向地位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段解〗:告诫我们在学习上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知〕: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知”(zhì)同“智”,智慧。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启示〗:我们言行要谨慎,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

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不要不懂装懂。

〖解析〗:此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是“智慧”的意思。这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同时也是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孔子认为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谦虚、诚恳、老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句解〗:出自于《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孔子说:“仲由(子路),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段解〗:告诫我们在学习上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释〗:〔识〕:(zhì)记住。

〔厌〕:满足。

〔诲〕:(huì)教诲。

〖译文〗: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疲倦。

〖解析〗:“默而识之”讲的是学习的方法,人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句解〗:出自于《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哪一样做到了呢?”这是孔子自谦的话。

〖段解〗: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精神,以及教诲别人的态度。

主题解说

(一)选自《论语》,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态度和

方法。告诫我们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

疑难总结

1.这三则名言选自《论语》,此书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这三则《论语》中形容谦虚好学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人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学习要不知道满足的句子是“学而不厌”。

3.这三则《论语》告诉了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答:(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人们读书要谦虚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读书要有正确的态度,要虚心去学,不要不懂装懂。

(3)“学而不厌”学海无涯,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

课文精读理解

余尝谓(wèi)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yǐ),眼口岂(qǐ)不到乎?

——[宋]朱熹(xī)

作者简介——朱熹

生平简介:朱熹,字元晦,字仲晦,号晦庵,称

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等,谥文,世称朱文公。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其被称为朱子,是孔子、孟子以后又一儒学集大成者。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名人。

朱熹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在教育方面,著名的“朱子读书法”就是他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并概括归纳而成的,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寓意含蓄,具有哲理性,以《春日》《观书有感》等最为著名。

突出成就: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善于说理之作。

主要作品:《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

大全》《朱子集语象》等。诗词有《春日》《观书有感菩萨蛮》《水调歌头》等。

字词句理解解析

余尝谓(wèi)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注释〗: 〔余〕:我。

〔尝〕:曾经。

〔谓〕:“余尝谓”的“谓”(wèi)说。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解析〗:阐述观点,直接点明自己对读书的看法,或者说是作者的读书方法。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注释〗:〔漫浪〕:随意。

〔亦〕:也

〖译文〗: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解析〗:详细解析了读书“三到”之间的关系,强调只有把这三方面做到了,才能把书读好。否则读书的效果不会好,知识也记不牢固。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注释〗:〔急〕要紧,重要。

〖译文〗:读书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解析〗:这里“急”的意思不是“急躁”而是最重要、紧要的意思。这句话强调了读书“三到”中“心到”的重要性,意思是告诫我们:读书时,专心是最重要的。

心既到矣(yǐ),眼口岂(qǐ)不到乎?

〖注释〗:

〔矣〕:(yǐ)文言助词。表示陈述,相当于“了”。

〔岂〕:(qǐ)难道、怎么。

〔乎〕:相当于“吗”。表示语气的词,表示疑问或反问。

〖译文〗:心已经到了,眼难道会看不仔细,嘴怎么会读不正确吗?

〖解析〗:这一句是反问句,“岂”是难道、怎么的意思。作者把这个反问句作为全段的结束,起的是强调作用。再一次说明了读书时“用心”的重要性,只有用心去读,才叫真正的读书,读书才能起到效果。

〖段解〗:这段话分三层来阐述朱熹“三到”的读书观点。

〖整段解析〗:出自于朱熹的《训学斋规》。“心到”

讲的是思维要跟得上,要在读书时用心思考,要把心思放到书的内容里去;“眼到”是指读书时眼光要集中在书上,不要东张西望,精神要集中;“口到”讲的是大声地读出所学的内容,把人家讲给你的话变成自己的话讲出来。

〖启示〗:“三到”指:心到,眼到,口到。启示我们读书不仅仅要有热情,更要有方法。不仅要多读多看,更要多用心思考。只有时时刻刻思考自己所读的书,才能充分吸收书中的营养,领会书中的智慧和精神。用心,功夫才不会白费。

〖思考〗:为什么朱熹认为“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答:这句话说明了读书的关键所在!心到,即集中注意力,只有用心去读,方可理解文中意思。“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如果读书时三心二意,再有用的知识也会被拒之门外,不被自己所用,如此读书亦是浪费时间。

总结检测

1.本文的作者是宋代的朱熹,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

2.朱熹认为读书要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最重要。原因是:“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3.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读书方法是读书要专心致志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主题解说

(二)选自《训学斋规》,主要讲的是朱熹的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告诫我们读书最重要的是用心。

课文精读理解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héng)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kuī)天,皆(jiē)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quē)一不可。

——[清]曾国藩(fān)

作者简介——曾国藩

生平简介:曾国藩,晚清名臣,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他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是宗圣曾子七十世孙。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人。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代表作品《曾国藩家书》等。

文学成就: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

主要作品:《求阙斋文集》《诗集》《家书》《家训》《为学之道》《五箴》等。有《曾文正公全集》传世。

字词句理解解析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héng) 。

〖注释〗:

〔盖〕:句首发语词,可不译。

〔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恒〕恒心。

〖译文〗: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解析〗:“志”指志气、志向;“识”即为见识;“恒”为恒心。这一句总述观点:读书要做到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kuī)天,皆(jiē)无

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注释〗:

〔下流〕:下等,劣等。

〔尽〕:尽头,止境。指没有止境。

〔河伯〕:传说中的黄河水神。

〔窥〕:原意指从小孔或缝隙里看,偷看,这里指看。

〔皆〕:都。

〔断〕:绝对、一定。

〖译文〗:有志向就一定不甘心为下等;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足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解析〗:有志气的人,不会让自己长久地碌碌无为、平庸度日;有见识的人,知道学无止境,不敢自满自足;有恒心的人,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段话进一步阐述了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断”在这里不是断开或斩断的意思,而是表示绝对、一定,使语气更坚决、态度更强硬、观点更明确。

〖思考〗:作者用“河伯观海、井蛙窥天”告诉我们什么?答:告诉我们学海无涯,不能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自高自大。

此三者缺(quē)一不可。

〖译文〗:这三点缺一不可。

〖解析〗:总结句。起强调作用,点明“有志、有识、有恒”是读书不可或缺的三点要素。

〖段解〗:段解:曾国藩教育子孙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

〖整体解析〗:曾国藩的这段关于读书的“三有”强调了:文人读书,要有志气,有见识,有恒心。只有树立远大志向,学无止尽,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主题解说

(三)选自《曾国藩家书》,主要讲的是曾国藩

的读书论,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

总结检测

1.本文的作者是清代的曾国藩,他认为读书人应具备哪三个条件?

答: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2.这三个条件对读书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有志向才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动力;有见识才知道学无止境,不会自我满足;有恒心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思考探究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是曾国藩的读书“三有”,这“三有”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此三者缺一不可”?

答:曾国藩的“三有”中,“有志”指的是有志气或志向;“有识”指的是有知识或见识;“有恒”指的是有恒心和毅力。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有志气才能读好书;读好书才会有知识,有见地;而越有知识、有见地的人越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少,因此读书更会持之以恒。

主题解说

(一)第一篇短文选自《论语》,由三则语录构成,主要讲的是学习的谦虚求学、学而不厌态度和默而识之的学习方法。告诫我们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

(二)第二篇短文选自《训学斋规》,是朱熹总结的读书方法,主要讲的是朱熹的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告诫我们读书最重要的是用心。

(三)第三篇短文选自《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总结的读书方法,告诉我们读书人要有志、有识、有恒。

主题整体概述

《古人谈读书》以三篇古人关于读书的箴言,告诉我们读书做学问,不仅仅要勤学好问、实事求是、学无止境,还要心到、眼到、口到,只有做到有志向、

有见识、有恒心,才会在读书时有所体会、有所成就。

感悟心语

人生有许多种选择,但与书为伴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不管我们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过着什么样的人生,也无论多么聪明,如果没有书籍的陪伴与指点,都会走很多弯路。无数哲人的不朽著作,构筑起人类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大源泉。浩瀚书海,茫茫无边,只有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让你事半功倍。让我们学习古人读书的好方法,载着自己的一叶扁舟,在书海里尽情地遨游吧!

整体概括

一 《论语》:勤学好问、实事求是、学无止境(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二 朱熹:“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 曾国藩:读书人应该具备的三个条件:有志、有识、有恒

结构梳理

25古人谈读书

读书需多问

一 《论语》 读书要诚实

读书要积累

观点:心到、眼到、口到

二 朱熹 论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总结:强调读书需用心

读书要有志

三 曾国藩 读书要有识

读书要有恒

文后思考题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指导朗读

本篇课文讲述的是读书方法,寓教于理。

1.朗读本文时先要读准字音,有些字音在古文中与现代文不同,如“默而识之”中的“识”在这一句中读zhì。

2.再分析句子结构,结合句意正确进行断句;

3.最后,把握语速的急缓、语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尽量用舒缓的语调来读。

提示:要读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不要读破句。

朗读节奏划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岂不到乎?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背诵课文。

指导背诵

1.提示:先理解课文意思,保证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第一节内容讲的是学习的精神、态度和方法,语言简练,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几遍就能背下来。

3.第二节内容讲的是朱熹的读书“三到”,作者先提出读书的观点,再从否定的角度阐述三者的关系,最后强调“心到”最要紧。理清了本段内容的叙述顺序,再加上正确熟读,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

4.第三节内容讲的是曾国藩的读书“三有”,同样是先提出观点,再阐述为什么要做到“三有”,最后强调“三者缺一不可”。此段背诵可依照第二节的方法来进行。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指导理解课文大意

1.先熟读课文,将每一句话都读通顺;

2.再根据书下的注释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难理解的词可上网查资料或查工具书;

3、然后把词语意思连起来,初步读懂每句话所写的内容;

4.最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整理,古文与现代文相比语言简练,整理时要把句子意思补充完整,使其通顺。

参考答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译文:

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疲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译文:

(三)

真正的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则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三样缺一不可。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指导交流

熟读课文,先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读书方法?你理解这些读书方法吗?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是怎样读书的。最后说一说古人的这些读书方法对你是否有启发。

参考答案

交流范例

A:我认为朱熹的“心到最急”说得太对了。如

果读书不用心,马马虎虎地读,就如同囫囵吞枣,一点意义也没有。我平时读书的时候,不仅会读,还会用心想一些问题,如,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这个人物的动作描写好在哪里?…我还会做读书笔记,这使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得很快。

B:是啊,读书真的像曾国藩先生说的那样,“要有恒”。我平时读书就缺少恒心,总是不能坚持到底。现在家里有很多书我都只读了一部分就半途而废了。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我要做到持之以恒,把没有读完的书认真读完。

C:我喜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我认为不仅读书要诚实,学习也要诚实,不能不懂装懂。对于没有弄懂的知识要去问老师,问同学,直到弄懂,这样我们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懂得更多的道理。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启示我们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所以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启示我们读书学习,要心无旁

骛,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E:课文中第三篇短文的读书方法对我有启发。我觉得读书一定要有恒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持之以恒,才会真的有收获,也才会学有所成。

F:《论语》三则中,第一则告诉我们读书要勤学好问。第二则告诉我们读书要谦虚务实,不能不懂装懂。第三则告诉我们读书要不厌其烦、不知满足。

G:朱熹的这段文字告诉我们读书要集中注意力。曾国藩说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拓展阅读——名人谈读书

鲁迅的读书“五到”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指读书时,要精力集中,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0:58: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fanyi/514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读书   学习   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