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4《司马光》教案设计


2024年1月1日发(作者:days)

24 司(sī)马光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基于此理念,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文言文大意;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司马光的善良、机智勇敢和热心助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2.收集简要的司马光人物资料。

3.准备好工具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

1.导言: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平时所学很不一样的课文,叫文言文。

2.简介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史·司马光传》,去看看那年发生的关于司马光的故事。(板书课题:司马光,并相机教学生字“司”。)

“司”半包围结构,“乙部”。教师简介“乙部”,出示新华字典中的部首目录页,像“乛、、、乙”这些部首都属于“乙部”。因此,“司”字的横折钩就称为“乙部”。

4.介绍资料: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简要地介绍

一下?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老师补充介绍: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热爱学习,后来他成了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司马光,姓司马,是复姓。课文讲述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设计意图: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但是同时也对文言文充满好奇。因此教师通过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及学好文言文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此外,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司马光的资料,课上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主人公,还能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二、读通课文,感悟大意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吗?现在老师就告诉你们,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读”。

1.第一遍读课文,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

2.第二遍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困难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或同桌。

(2)边读边画出停顿。

3.第三遍读课文,要求:

(1)同桌互读课文,正音。

(2)注意和同桌比较停顿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先讨论一下。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司、跌、皆、弃、持。

开火车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做小评委,听听他读得是否正确,发现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3)再次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们特别关注他的停顿。交流如何停顿,集体指正。

5.师范读,学生大声齐读。读完后,请学生谈谈对文言文的印象。生交流。

师小结:文言文常常用几十个字表达出成百上千字的意思,所以,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

6.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同伴。)

设计意图: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在遣词造句上的风格截然不同,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们首先会遇到的难题。因此,在让学生初读时,采用了同桌合作交流的方法,降低断句难度和心理压力,让学生能够大胆发挥。之后,在交流评议的基础上,感受正确的断句读法,并根据初读感受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司、庭、跌、持。

(1)区分结构:

司、庭:半包围结构;跌、持:左右结构。

(2)组词。

2.指导书写“庭”。

(1)请学生说说“庭”的记忆方法,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2)指导:广字头的撇要写得舒展,里面的建字底不要写成走之。

(3)演示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教师范写。

(5)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6)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3.指导书写“跌、持”。

(1)观察字的结构,左窄右宽,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跌:足字旁的提和“失”字的撇,注意穿插避让。长撇要出头。

持:“寸”的竖钩的起笔位置在“土”的竖画的收笔位置的右边一点点。提和横要避让。

(2)写字动漫演示书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孩子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字能力。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就像做人一样有谦让、有配合。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才能将字写得美观、匀称。

四、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司、庭、跌、持”。

2.读熟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养成书写习惯,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配乐朗读,引入新课

1.教师引言,配乐范读。

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件非常风雅的事情,一卷在手,书声琅琅。(教师做出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的样子)文言文的语言简练,朗读时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味,请听配乐范读。

2.学生配乐读:(1)配乐自由读。(2)配乐指名读。(3)配乐齐读。

3.过渡:文言文不仅要读通读顺,更要读懂,相信理解意思后大家一定能读得更有味道。下面我们就要去攻克难关,理解课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语言精炼,内涵丰富,充满韵味。这种表达上的特,是学生需要体会感悟的。因此,通过配乐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简约美和韵律美。

二、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读自悟。读一句,借助工具书和书上的注释,把关键字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再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不懂的地方,留待向其他同学或老师请教。

2.全班交流。

(1)请一个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文意思,其他小组点评,教师相机予以点拨。

要求:每句的意思说法不求完全一致,只要主要意思不变就可以。

(2)教师相机划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板书)

①儿戏于庭:“于”就是在的意思。古人的庭院有花有草,最适合孩子们玩了,想想看他们在玩什么。(一个“戏”字大家就读出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真棒!)

过渡:司马光和一小伙伴在院子里玩耍,肯定是玩得非常……(生:开心、高兴)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吧!(齐读)

②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登”是爬的意思,“足”是失足,“没”是沉没。看着自己的小伙伴掉进这么大的水缸里,危在旦夕,真让人……(生:着急)谁能用焦急的口吻来读读,读出紧迫的感觉来?(抽读、范读、齐读)

故事的经过是: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板书)

①众皆弃去:“众”指的是谁?(除司马光外的其他孩子)“弃”是抛下的意思,“去”是逃去,离开。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

②只有司马光——“持石击瓮破之”:请一名学生上台做做动作。(指导双手用力)通过动作理解意思。“之”代表瓮。想想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会想什么。边做动作边读好这句话。

故事的结果是:水迸,儿得活。(板书)

①迸:涌出。

②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好这句话。

(3)连起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4)在同伴命悬一线的时候,在其他伙伴都害怕得逃离的时候,司马光却选择留下来,并想到用石头砸破水缸的办法,救出了同伴,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善良友爱)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合作突破重点,解决不了的问题做记录让

其他小组帮助解决,这样的方法不但改变了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习方式。

三、讲讲故事,读读背背

1.《司马光》这篇古文我们学完了,下面我们要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讲故事的时候如果只讲意思,不免有些枯燥无趣,那么我们该怎样把故事讲得更具体、更生动呢?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提出建议:

(1)补充想象的内容。

(2)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故事更生动。

(3)讲故事的时候,要有声有。

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请两名学生上台讲故事。

2.“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记住?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生想象画面背一背)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得当的方法让文言文的学习事半功倍,这也将为以后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

四、学习生字,正确书写

1.出示生字:登、众、弃。

(1)观察结构:上下结构。

(2)组词并说说记忆的方法,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课件演示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比较三个字书写时的异同。

2.指导书写。

(1)登:注意登字头的书写,右边是两撇。

(2)众:第二个“人”的最后一笔是点。

(3)弃:第四笔点不能漏。

3.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书写三个上下结构的字,它们虽然都是上下结构,但在书写

时也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书写时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在写字前,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思考如何把字写得正确、美观、匀称,提高书写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回去把《司马光》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要讲得生动有趣。

2.课后再去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讲一讲的方式,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拓展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司马光,感受司马光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的品质。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起因: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结果:水迸,儿得活。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反思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耳熟能详,故事的情节学生们并不陌生。此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在三年级学生的课文中,所以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在诵读感悟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言文大意;展开想象,感受司马光的善良和热心助人的品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古文大意,做到眼观其字,口读其声,耳听其言,脑思其义,把眼、口、耳、脑都调动起来。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也感受到古文语言的简练美和韵味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2.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情境,感受人物的情感、精神,并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朗读的形式多样:引读、配乐读、想象读、表演读,最后熟读成诵。

3.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只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即采取“读、查、思、记”四步骤进行,使其条理化。

另外,采用了自读自悟结合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避免了以教师讲代替学生学的情况,使学生习得学习古文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26: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fanyi/496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文言文   学习   教师   课文   方法   指导   书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