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今年中秋节是几月几号


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迟到的欢愉》by欢愉)

2024 年今年中秋节是几月几号

中秋节是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是被认为是除了春节之外的其次大节日。那么 2024 今年中秋节是几月几号呢?下面我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2024 今年中秋节是几月几号

2024 年 9 月 10 日,星期六,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秋季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欣赏祭拜,寄予情怀,更多地被给予了思念亲人的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词句贴切地反映了中秋佳节的意义,反映了人们对月圆的祈盼和对相思之人的牵挂。

过中秋节的意义是什么

1、团聚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合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奇的力气,“团聚”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

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聚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劳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家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聚,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际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开,因此,追求团聚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须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须要。

2、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盼着丰收,因此也期盼着和谐。“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聚、邻里和谐、阶层和合、社区、民族团聚、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

3、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白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相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4、许愿

再次,该节日也可以成为一个许愿的节日。当然,这里有一些功利的调。通过在节假日对于月亮许愿,如事业问

题、健康问题、婚姻问题、家庭问题,往往也是比较灵验。当然,我们不应当用这种功利来交换对于祖宗的祭拜吧!当你对祖宗的祭拜是出于真心的话,我信任心诚则灵,那你许的愿望,在今后的实践当中必定是能够实现的。但假如你是怀着虚情假意来祭拜,那必定是好的不灵、坏的灵!你会懊悔莫及!

5、人情之美 中秋之夜,从前家家户户于庭中设供桌,摆放月饼、藕、菱、西瓜、石榴、毛豆等节令食品祭月。上世纪五六十年头,每逢中秋之夜,他们都会设供桌,置香斗供品,以祭天斋月。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月亮、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敬畏中又满含对月亮、对自然的亲近与宠爱之情。短暂放却劳作,阖家男女老少,团聚赏月,一边尝食月饼、节物,一边谈谈家常,这图景好像是一般平淡的,但我们也可以在其中体会到庶民生活的趣味与美,体会到我们中国人的人情之美。

6、审美趣味

中秋节赏月等习俗的形成同样耐人寻味。中秋之夜,赏明月,让人们自觉地去体验、感受圆月、月下境界与各种风物之美,这时,大自然的生命气象与人们的内在情感体验之间会相应相合,人们对月亮,对月下境界的美的感受力于是变得灵敏,赏月之际,每每使人逸兴遄飞,形之歌咏,岂是偶然!然则中秋节的节俗,不仅让我们在自然之中,月光之

下,获得审美享受,而且它还不断地在陶冶着、提升着我们的审美趣味。

中秋节的由来传闻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怜悯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ft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终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敬重和爱戴,后羿娶了个漂亮和善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艳羡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

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ft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短暂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望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

对手,紧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哀思欲绝,仰视着夜空呼喊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异地发觉,今日的月亮特别皎洁光明,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舍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宠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常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和善的嫦娥祈求祥瑞平安。

从今,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闻: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马上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恒久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

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阔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抗拒力气打算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非常严密,传递消息非常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吩咐属下把藏有

“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胜利了。消息传来,朱元璋兴奋得赶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隐私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臣。此后,“月饼”制作更加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历史文化

唐代:中秋赏月风俗盛行

唐代的中秋赏月带着深厚的思乡、盼望团聚的感情。赏月一般是亲友聚集在一起,一边宴饮,一边赏月闲聊,文人则对月赋诗。也有人独自赏月,独赏明月留下的记载多为思

乡、思友之作。一般是个人离开亲人,出差在外,面对圆月,想到家中亲人也在观赏明月,为月圆人不圆而伤感,并将这种缺憾写在诗歌中。

可以说,唐朝的中秋节习俗就是亲友团聚在一起赏月,其中心内容是赏月,团聚是因赏月而起的,是依附在赏月活动上的。假如不是因为赏月活动,就不会凭空生出中秋团聚的习俗。这为后世中秋节转为团聚节打下了基础。

宋代:中秋节成为隆重节日

宋代中秋节成为隆重节日,跟唐代中秋节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唐代主要是中秋当夜宴饮赏月,宋代则是全天都过节,甚至之前几天就专心打算;二是唐代中秋节活动的主角是文人、中上层家庭,唐朝中后期一般百姓起先参加,到了宋代就更加踊跃、热情。

这说明宋代的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节日了。朝廷也重视此节,给公职人员一天的假期。

明代:团聚成为中秋的主题

到了明朝,中秋节接着发展演化,习俗也有了很大改变。中秋节不再以赏月活动为中心。

明清时期亲人团聚成为中秋节俗的明确主题之一。明代田汝成《西湖巡游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聚之意。”并且此时有了“团聚节”之名。《帝京景物略》中说:“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聚节也。”

意思是,中秋节前回娘家的已婚妇女,中秋节这天必需返回公婆家,因为这是团聚节。同时,重视亲友之间的人情往来。亲友之间要互送月饼、瓜果等过节的东西。

2024 今年中秋节是几月几号相关文章: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28: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fanyi/450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团聚   赏月   嫦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