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2023年12月28日发(作者:logo在线生成免费)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篇一: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

生猪标准化养殖是实现生猪产业向安全、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准化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五大内容:

品种优良化:主要指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的生猪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性能良好、检疫合格。对于中小规模的养殖户,主要是注意外购种猪时务必要从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正规的种猪场引种,同时,引种时要求其提供“种猪合格证”或“种猪档案证明”。合格证中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内容:种猪的耳号标记方法、种猪三代以上的系谱和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有了这些资料和数据,说明所购买的种猪来源正规,种猪质量相对有保证。

养殖设施化:主要指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猪场选址应选在当地政府划定的可养区内;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道,其它畜禽养殖场及屠宰、加工 1

交易场所1000米以上。猪场布局合理,有一定规模的应将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分开;生产区中的母猪区、保育区、肥育区同样要分开,做到功能分区清晰,并有50米以上的距离,最好设置有隔离带;生产区中设有净道和污道,不交叉、不污染,猪流、物流科学、顺畅,有利防疫。猪场的占地面积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总的要求每头能繁母猪占地40㎡以上,如存栏300头能繁母猪规模的猪场建筑占地面积至少要12000㎡(18亩)。 饲养和环境控制等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需要,主要指母猪分娩舍、保育区应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猪舍配备通风换气与温控等设备,有自动饮水器,有能控制的饮水加药系统等。饲料、药物、疫苗等不同类型的投入品分类、分开储藏且储藏设备完善。场区入口有消毒池、生产区入口有更衣消毒室等,防疫设施齐全。有一定规模的场还可以安装自动送料系统,配备B超用于妊娠检查以及信息化管理设施等。

生产规范化:主要指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生产管理规程和制度主要包括:后备种猪、种公猪、怀孕母猪、分娩母猪、断奶仔猪、保育猪、生长肥育猪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疫病检测和诊疗制度、免疫程序、饲料、饲料 2

添加剂和兽药的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病猪无害化处理制度、粪污处理管理制度等。

各项制度要求挂在相应猪舍或办公室醒目的位置。同时完善各项表单的登记、记录,并及时存档,做到可追溯。日常生产管

理中要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操作,可以完善、但不要随意频繁变更规程和制度的内容,特别是免疫程序。避免因人员等变动造成生产的不稳定。

防疫制度化。主要指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严格落实卫生防疫制度,建立生物安全屏障。要求人员进入猪场生产区严格执更衣、换鞋、冲洗、消毒、严禁在场内饲养鸡、鸭、狗其他动物。定期开展有效的消毒,及时消灭老鼠、预防飞禽等。严禁从场外带入猪、牛、羊及其加工的制品。严禁买猪人直接带进入场内挑猪、装猪台是全场防疫的重点。装猪台应设量在离场较远的地方(至少离生产区50米),每次装猪后应及时清扫、消毒。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定期开展猪的健康状况监测,重点监控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等疫病,真正做到“以防为主”。

粪污无害化。指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包括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和猪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3

猪场应配备焚尸炉或化尸池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所有的病死猪要详细登记,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有完整的记录。

猪粪尿的无害化处理原则是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主要措施为少冲水或不冲水,人工检粪,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污量。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无害化处理模式有:“猪-沼-果(草、林等)”模式和 “尿泡粪+猪--沼—果(草、林等)”模式和“微生物垫料养猪”模式,前两种模式都是采用节水或免冲洗,干清粪和“固液分离——隔渣沉淀——厌氧消化——好氧生化——灌溉林、果(少量养鱼)”的处理工艺,区别在于“尿泡粪”模式与传统的养猪工艺相比,基本可以做到不冲水,有效减少了排污量。“微生物垫料养猪”模式是指用木屑、谷壳等作为垫料,加上微生物发酵后,作为猪的垫床,猪粪尿直接排到垫料上,是一种节水、环保的养猪模式,比较适合于小规模养殖。

猪场都应设有固定的猪粪储存、堆放设施和场所,并有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

篇二:(6)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制定了规模化养猪场的选址与设计、选育与繁殖、饲粮配制、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经营管理等七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养猪经济效益提 4

供技术性指导。 1 选址与设计 1.1 选址与布局

1.1.1 规模化猪场建设用地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场址选择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禁止的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1.1.2

应选择地形整齐、开阔,地势高燥、平坦、向阳,土质坚实、未被污染,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块建设猪场。应距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或其它公共场所1000m以上,并应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距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旅游区2000m以上。

1.1.3占地面积应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每头出栏猪占地面积为3~4m。

1.1.4 场区总体布局参照GB/T 17824.1《规模猪场建设》,做到生产区与管理区分开,生产区内母猪区、保育与生长区分开。并应设有粪污处理区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

1.1.5 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确定猪舍的种类和布局,按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育舍、保育仔猪舍、生长猪舍、肥育猪舍和装猪台进行排列。

1.1.6 应根据当地的主风向和地理位置确定猪舍朝向,黑龙江省猪舍的理想朝向是座北朝南偏东15°~20°。

1.1.7 每相邻两栋猪舍的间距不应小于一栋猪舍的宽度, 5

一般应为12~15m。

1.1.8场区内分设净道和污道。净道一般位于场区中部靠近每栋猪舍管理间一端,用于饲养人员出入和饲料的运送,进口与场区大门相通;污道一般位于猪舍的另一端,用于运送粪污,出口与堆粪场相通。

1.1.9 场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绿化带。但应保证围墙、绿化带不影响猪场的通风。 1.1.10 养猪场应设明显的防疫标志,场区入口应设有车辆、人员消毒池,生产区入口有更衣消毒室,对外销售的出猪台与生产区保持严格隔离状态。 1.2 猪舍及其附属设施

1.2.1应综合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进行猪舍的设计与建造,要求设计科学、技术先进、经济适用。

1.2.2 猪舍建筑宜采用单层矩形平面,不宜采用T型、H型平面。猪舍长度和跨度可根据生产工艺和场区规划要求设置,一般长度以45~75m为宜,跨度以9~12m为宜,舍内净高以2.4~2.6m为宜。 1.2.3 猪舍可用混凝土、条石、砖混墙做基础,埋置深度因猪舍自重大小、地下水位高低、地质状况不同而异。为防止水通过毛细管向上渗透,基础顶部应铺设防潮层。

1.2.4猪舍墙体要坚固耐久、保温隔热、防潮、防火,可选择内夹保温板的复合墙体。内墙面要平整光滑,距地面1m高要做水泥砂浆墙裙。

6

1.2.5猪舍屋顶可根据跨度大小采用单坡、双坡等形式,要求屋面轻便、防水、耐火。屋内要设置天棚,要求天棚保温隔热、不透水、不透气、防潮、耐火、表面光滑平整。

1.2.6 窗应自地面1.0~1.1m起,窗顶距屋檐40~50cm,两窗间距为窗宽度的2倍,多设南窗,少设北窗,以能保证夏季通风为宜。门能保证人、猪的顺利出入和运料、除粪的需要,一般要求猪舍

2

- 47 -

外门宽1.2~1.5m,高1.8~2.2m。外门的设置最好避开冬季的主风向,必要时加设门斗。 1.2.7 猪舍地面要坚实、平整、不光滑、不渗漏、耐消毒液浸泡和水冲洗。如为实体地面饲养时,要求猪只趴卧区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宜将此部分做成保温地面;地面自猪床向排水沟(或集尿沟)要有1%~2%的坡度。

1.2.8 猪占栏面积要达到表1要求。

1.2.9 公猪栏长2.5~3.0m,宽2.8~3.0m,高1.2m。如为栅栏式猪栏则隔条间距为12~15cm。 1.2.10 空怀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可采用小饲养,也可采用单栏饲养。空怀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养栏长2.8~3.2m,高0.9m,宽度应根据每栏饲养头数、每头占栏面积确定。妊娠母猪单体栏长2.2~2.3m,宽0.6~0.7m,高1.0m。

7

1.2.11 哺乳母猪宜采用高床网上饲养,也可采用实体地面分娩哺育栏。可按每存栏能繁母猪100头配置24个产栏配置分娩哺育栏。高床网上分娩哺育栏长2.2~2.3m,宽1.7~1.8m,内设宽0.6~0.7m、高0.95~1.05m的限位架,四周设高50cm的仔猪实体或栅栏围栏,如为栅栏围栏,隔条间距为5cm。实体地面分娩哺育栏长2.8~3.2m,宽2.8~3.0m,高1.0m,如隔栏为栅栏则应使栏高50cm以下部分隔条间距为5cm,栏高50cm以上部分隔条间距为10~12cm。分娩哺育栏内应设置保温箱,保温箱内悬挂红外线灯或铺设电热板。

1.2.12保育仔猪宜采用全漏缝或部分漏缝高床网上保育栏饲养,也可采用实体地面的保育栏。高床网上保育仔猪栏长1.8~2.0m,宽1.8~2.0m,实体或栅栏围栏高0.7m,如为栅栏围栏,隔条间距为7cm,饲养10头断乳仔猪。也可建成长2.5~3.0m,宽2.4~3.0m,高0.7m的保育仔猪栏,饲养20头断乳仔猪。如为实体地面饲养则应适当增加每头猪的占地面积。

1.2.13 生长肥育猪可采用实体地面饲养。生长猪栏长2.5~3.0m,宽2.4~2.8m,高0.8m,饲养10头生长猪;也可建成长2.8~3.2m,宽3.5~4.0m,高0.8m的生长猪栏,饲养20头生长猪。如隔栏1.2.14 肥育猪栏长2.5~3.0m,宽3.6~4.0m,高0.9m,饲养10头肥育猪;也可建成长3.5~ 8

4.0m,宽5.5~6.0m,高0.9m的肥育猪栏,饲养20头肥育猪。如隔栏为栅栏则隔条间距为10~12cm。 1.2.15 应配备与猪栏架匹配的食槽。固定饲槽一般用混凝土建造,坚固耐用,但卫生条件较差。固定饲槽的样式一般为长形,槽底为圆形或椭圆形。不同种类、年龄的猪用固定饲槽的长度、宽度、高度见表2。自动饲槽主要用于仔猪和生长肥育猪。自动饲槽的样式有圆形和长方形两种,以长方形应用较为普遍,可单面或双面设采食口。

- 48 -

为栅栏则隔条间距为8~10cm。

1.2.16 应根据猪的种类和生长阶段,在猪栏内安装自动饮水设备。安装自动饮水设备时,应根据猪只的大小确定饮水器的高度(表3),并保证水的流速、压力适宜。

2 选育与繁殖 2.1 后备公猪的选育

2.1.1 应根据繁育体系或杂交方案的要求,根据育种值对后备公猪进行选择,繁育体系中不同层次的后备公猪应来源于上一级场。

2.1.2 应选择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等性能优异的个体作后备公猪,具体应根据后备公猪的育种值进行选择。

2.1.3 应选择肩胸结合紧凑、背腰平直、腹大小适中、肢蹄端正、行动敏捷的个体作后备公猪。 2.1.4 后备公猪的睾 9

丸应发育良好,大小相同,整齐对称,摸起来感到结实但不坚硬。 2.1.5 后备公猪不应有隐睾症、阴囊疝、脐疝、乳头缺陷等遗传缺陷。

2.1.6 后备公猪应健康状况良好。引进后备公猪时,至少应在配种前60d购入,经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并适应新的环境后方可使用。

2.1.7 后备公猪应饲喂专用后备公猪饲粮,保育期结束至体重90kg前可自由采食,体重90kg后应限制饲喂并适度运动。 2.2 后备母猪的选育

2.2.1 应根据繁育体系或杂交方案的要求对后备母猪进行选择,繁育体系中不同层次的后备母猪应来源于上一级场。

2.2.2 后备母猪应具有优良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繁殖性能。

2.2.3 后备母猪发育良好,至少应有6对以上间距合理、突出、发育良好的乳头。 2.2.4 后备母猪不应有疝气、瞎乳头、内陷乳头等遗传缺陷。

- 49 -

2.2.5 后备母猪应体躯结构合理,肢蹄结构理想,体质健壮。

2.2.6 后备母猪应健康状况良好,引进后备母猪时,至少应在配种前60d购入,经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并适应新的环境后方可使用。

2.2.7 后备母猪应饲喂专用后备母猪饲粮,保育期结束至 10

体重90kg前可自由采食,体重90kg后应限制饲喂并适度运动。 2.3 配种

2.3.1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后备公猪的初配年龄、体重。早熟的地方猪种宜在7~8月龄、体重80~90kg参加配种或采精。晚熟的引入猪种宜在7.5~8.5月龄、体重130~140kg参加配种或采精。 2.3.2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后备母猪的初配年龄、体重。早熟的地方猪种宜在6~7月龄、体重70~80kg、第2个正常的发情周期配种。晚熟的引入猪种宜在7.5~8月龄、体重120~140kg、第2个正常的发情周期配种。

2.3.3应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并执行配种计划(见附表3)。

2.3.4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具体按NY/T 636《猪人工授精技术规程》操作。

2.3.5待配母猪一个发情期内应输精2次,首次输精时间应为观察到母猪稳定的静立反射后10~12h,间隔20~24h进行第二次输精,如进行3次输精,则在第2次输精后12h进行。输精后应准确填写配种记录表(见附表4)。

2.3.6 不发情的待配母猪可利用公猪诱情、药物催情等方法促进其发情。利用公猪诱情时,应选择性欲旺盛、稳重的成年公猪与后备母猪隔栏接触,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15~20分钟。用药物催情时,可合理选用雌激素类药物、促性腺激素药物或/和前列腺素类药物等。 2.4 妊娠诊断

2.4.1 早期妊娠诊断对于缩短母猪非生产天数、提高母猪 11

繁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所有配种后的母猪都应进行妊娠诊断。

2.4.2受精卵在着床前的存活数少于4个,则黄体将退化,母猪会有规律地在18~24d后发情。 2.4.3母猪整个妊娠期都可能发生流产。如果妊娠期母猪发生流产,流产后母猪再发情的时间会较长或长期保持乏情状态。

2.4.4妊娠诊断比较准确的方法是利用妊娠诊断仪(超声波测定法)进行母猪的妊娠诊断。也可以通过观察母猪的表现并利用查情公猪进行诊断。 2.5 接产

2.5.1 母猪转入分娩舍前淋浴,临产前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外阴部及乳区。

2.5.2 仔猪产出后应先用毛巾擦去口鼻中的黏液,然后再擦干全身,尤其是在冬季,擦得越快、越干越好。在仔猪脐带停止波动以后,将脐带中的血反复向仔猪的腹部方向挤压,在距仔猪腹部3~5cm处用手指把脐带捻转至断或用剪刀剪断,断处用5%碘酒溶液涂抹消毒,然后将仔猪放入安全、保温的地方,如保温箱内。

2.5.3应对假死仔猪进行及时的救助。具体地可用一只手倒提仔猪的两条后腿,用另一只手拍打仔猪的背部和肋部;或用药棉蘸上酒精、碘酊等刺激性强的药液,涂抹于仔猪的口鼻部,刺激仔猪的呼吸;或两只手分别托住仔猪的头颈和臀部,使腹部朝上,进行屈伸做人工呼吸,如能将仔猪放入36~ 12

38℃温水中进行屈伸,效果更好,但仔猪的头部和脐带应漏出水面,待仔猪呼吸恢复正常后立即擦干全身。

- 50 -

2.5.4 对难产的母猪,应首先查明难产原因,决定采用药物催产、人工助产或剖腹产等方法。 2.5.5 母猪排出胎衣后,应及时清理,同时将母猪阴部、后躯等处的血污清洗干净、擦干,被污染的垫草也应清除,换上新垫草;若产后3小时仍没有排出胎衣,可注射催产素,两小时后可重复注射一次。

2.5.6 仔猪产出后应尽快吃到初乳。必要时应剪掉犬齿、断尾;同时进行编号、称重并登记分娩哺育记录表(见附表5)。 3 饲粮配制

3.1 猪常用的饲料种类

3.1.1能量饲料 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质含量低于20%,天然水分含量低于45%的一类精饲料。主要包括禾谷类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块根茎和瓜类及其加工副产品以及动植物油脂等。能量饲料的可消化营养物质丰富,是猪配合饲料中的基本组成原料,主要为猪提供能量。但其所含养分不平衡,单一使用易造成猪营养失衡。

3.1.2蛋白质饲料 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粗纤维含量低于18%的饲料。主要包括植物性(如豆类和油料作物籽实及其饼粕,某些禾谷类加工副产品如玉米蛋白粉等),动物性(如肉类、鱼类和蛋白加工副产品及其它动物 13

产品),单细胞类蛋白质饲料等。蛋白质饲料易消化,营养价值高,是高效养猪必不可少的一类饲料。

3.1.3青饲料 富含叶绿素的植物性饲料,包括各种牧草、青饲作物、水生植物和木本植物枝叶。青饲料含有猪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且消化率高,其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所含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较高。但青饲料含水量高,一般为60%~85%,水生饲料可高达90%~95%,因此单独使用青饲料喂猪无法满足猪的营养需要。

3.1.4粗饲料 干物质中含消化能10992kJ以下,粗纤维含量18%以上,天然含水量45%以下者均属粗饲料。粗饲料的体积大,粗纤维含量高,而可消化养分含量低,对猪的营养价值极低。但可使猪有饱腹感,且具有通便作用。其含有的可溶性纤维物质也可给猪提供一定的能量。

3.1.5 矿物质饲料 能补充矿物质营养需要的饲料,如食盐、碳酸钙、磷酸氢钙等。由于一般天然饲料中的矿物质含量不足,或某些抑制矿物质吸收利用的因素存在,在猪饲料中必须补充矿物质。养猪生产中,这类饲料补充钙、磷、钠、氯等常量元素,而微量元素则一般以饲料添加剂形式另行补充添加。

3.1.6 饲料添加剂 在天然饲料的加工、调制、贮存和饲喂过程中,为某种特殊目的而加入的少量或微量物质的总称。按猪营养学的观点,可将饲料添加剂分为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14

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前者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必需氨基酸等添加剂,主要起到补充、平衡饲粮的营养成分、提高饲料利用价值的作用。后者包括生长促进剂、抗氧化剂、防霉剂、调味剂、着剂、黏合剂、分散剂、益生素、酶制剂等,主要作用是保证或改善饲料品质、保障饲养动物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

3.2 饲粮的配制

3.2.1应按猪生长或生产阶段配制相应的日粮,满足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提高饲料效率。不同猪饲粮养分含量标准见表4至表7。

- 51 -

篇三: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讲座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讲座

一、标准及标准化的概念及意义

1、标准的定义:标准的字面定议为①衡量事物的准则,如技术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本身合于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如标准音、标准时。

“标准”的定义为“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统一规定”。这种统一规定是作为 15

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我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做到全国统一。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但推荐性标准如经协商,并记入经济合同或企业向用户做出明示担保,有关各方则必须执行,做到统一。

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大类。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技术准则。它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佳解决方案。

管理标准是企业为了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总的

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各方面经营管理活动、管理业务的具体标准。以发生作用的范围分,标准又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以生产过程的地位分,又有原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工艺和工艺装备标准、产品标准等。在标准化工作中,又通常把标准归纳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卫生安全标准。

2、标准化的概念、实质、目的、原理和作用。 国家标准GB/T 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16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统一原理就是为了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对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确定适合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的一致规范,并是这种一致规范与被取代的对象在功能上达到等效。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①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科学管理,就是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对企业进行管理,而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的形式,都以标准化为

②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使生产在科学的和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

③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来自: 小龙 文档 网: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成果,一旦纳入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

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 17

生产正常进行;所以,我们说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

⑤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

⑥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⑦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

⑧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

⑨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

⑩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量的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发布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

二、生猪养殖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主要标准

主要涉及了10项标准,这些标准涵盖生猪生产的全过程,从选址、栏舍设计建设、种猪选购、饲料加工使用、饲养管理、防疫、用药、粪污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定。

1、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NY/T682-2003),该标准规定了畜禽场的场址选择、总平面布置、场区道路、竖向设计和场区绿化的设计技术要求,是新、改、扩建的舍饲牛、猪、 18

羊、鸡的畜禽场场区的总体设计建设的依据。

2、猪的饲养标准(NY/T65-2004)该标准规定了瘦肉型、肉脂型和地方品种猪对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量元素的需要量,是配合饲料厂,各种类型的养猪场、养猪专业户和农户配制猪饲粮的依据。

3、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1),该标准规定了生产无公害畜禽产养殖过程中畜禽饮用水水质要求和配套的检测方法。适用于生产无公害食品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区和放牧区的畜禽饮用水水质。

4、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030-2006),规定了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要求,

使用记录和不良反应报告,适用于无公害食品畜禽的生产、管理和认证。

5、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32-2006),规定了生产无公害畜禽产品所需的各种饲料的使用技术要求,及加工过程、标签、包装、贮存、运输、检验的规则,适用于生产无公害畜禽产品所需的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6、生猪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 20014.9-2005《良好农业规范》第9部分),规定了生猪生产良好农业规范的要求,适用于对生猪生产是否符合良好农业规范。

19

7、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

(NY/T1167-2006),规定了畜禽场生态、空气、土壤的环境质量及卫生指标、饮用水质量及卫生指标和相应的畜禽场质量及卫生控制措施。适用于规模化畜禽场的环境质量管理和环境卫生控制。

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1168-2006),规定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的选址、场区布局、处理技术、卫生学控制指标及污染物监测和污染防治的技术要求,适用于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畜禽粪便处理场。

9、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NY/T1169-2006),规定了畜禽场选址、场区布局、污染治理设施以及控制畜禽场恶臭污染、粪便污染、污水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药物污染、畜禽尸体污染等的基本技术要求和畜禽场环境污染监测控制技术。适用于目前正在进行生产的畜禽场和

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2:42: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fanyi/410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饲料   生产   母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