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罗伯特.勃朗宁诗歌中的爱”高三英语李小妹


2023年12月26日发(作者:2017极品美女图片)

浅析罗伯特·勃朗宁诗中歌的爱

高三 李小妹

摘要:罗伯特·勃朗宁开创了戏剧独白的先河。本文以《女人的最后决定》为例,分析“内部聚焦”、反讽、悖论等写作方法,探索布朗宁诗歌中爱的主题。

关键词:罗伯特·布朗宁;爱;戏剧独白;《女人的最后决定》

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作者之一,罗伯特·布朗宁以其哲学、晦涩和“不完美主义”而著称。作为一名诗人和剧作家,罗伯特·布朗宁以其戏剧独白(dramatic dialogue)而闻名。谈到罗伯特·勃朗宁的诗歌,人们往往谈论的是他的戏剧性对话。

一. 罗伯特·勃朗宁诗歌特点

1.1 戏剧独白

1867年,勃朗宁在前言中指出其诗歌创作的特点。“原则上总是富于戏剧性的,是许多人的话语,而不是我的”(Haug17)。勃朗宁本人并没有使用“戏剧对话”这个词。1864年,威廉·斯迪坎德在《评论剧中人物》(Review of

Dramatis Personae)时,首次将这一词汇应用于勃朗宁的诗歌中。

许多评论家试图定义什么是“戏剧独白”。伍尔福德和卡林提出了“纯戏剧独白”的概念,认为其通常包含“隐含的听众或叙述者”,是“一种戏剧性的情境,这种情境由叙述者推断出来而不是直接陈述,而诗歌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Woolford and Karlin 41). 一般来说,“纯戏剧独白”有一个叙述者,一个看不见的观众,一个戏剧性的场合,叙述者和观众之间的互动,以及从中间发生的动作。此外,它利用第一人称的“1内部聚焦”、反讽、悖论等技巧来探索复杂的心理活动。勃朗宁的大部分诗歌都是“纯戏剧对话”,如A

Woman’s Last Word.

1.2.反复出现的三个主题

勃朗宁以戏剧独白的形式,通过诗歌中的人物来探索艺术、爱情和宗教。“在至少一封给F. J.福内瓦尔的信中,他承认在一些诗歌中植入了他自己的想法”(Woolford and Karlin 189)。在某种程度上,勃朗宁的思想与他的诗歌所传达的价值观是一致的。接下来,本文将以《女人的最后决定》(A

Woman’s Last Word)为例,对勃朗宁诗歌中爱这一主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二. 浅析《女人的最后决定》中爱的真谛

什么是爱? 爱是否意味着一方不得不屈服,隐藏自己的懊恼不甘?勃朗宁不这么认为。他坚信爱的真谛属于当下,需要相互尊重和个性。在他的诗《女人

1 Gerard Genette in Narrative Discourse divides the mode of narrative into zero-focalization, inner focalization

and external focalization.

的最终决定》中,他对爱的理解得到了很好的表达。勃朗宁坚信“不完美主义”,认为爱不是完美的,而是充满了争吵

2.1 内部聚焦

本诗以内部聚焦的手法,借诗中诗中女主人公的口,以第一人称描绘出一个女人在和丈夫激烈争吵后的反应。从节奏可以看出这场争吵。首先,每个句子都很短,最长的只有六个音节。当人们吵架时就会频繁用短句。然后,勃朗宁在每一小节中穿插一段押韵,通过重复一些沉闷的声音,如/v/,/p/,/k/,

/s/和/t/,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这些发音容易引起共鸣给人一种压抑、阴郁的感觉,也勾勒出女人吵架后疲惫绝望的印象。争吵势必有结果,无论是各不相让还是一方妥协。在这首诗中,似乎女性一方不得不让步。

妻子采取了四次让步。在最开始,女方呼吁和平,“Let’s contend no

more, Love/ Strive nor weep/ All be as before, Love, / ---Only

sleep!”(让我们不再斗争,爱/奋斗或哭泣/都像以前一样,爱,/-快睡吧!)。然后她承担起这场争吵的所有责任,为她所犯的错误道歉,希望她的丈夫会用宽大的臂弯(“with thine arm”)拥抱她。她的丈夫没有明显的反应,她又说她“将做你喜欢做的事,我将说你的语言,爱人,/想你所想---”(“I will speak thy speech, Love, / Think thy thought---”)。最后,为了赢得她丈夫的同情和原谅,她哭了,把悲伤埋葬在看不见的地方(“bury

sorrow out of sight”)。婚姻充满了争吵,夫妻吵吵闹闹也就过了。枝上的鸟儿们不是在宣泄不满,就是歌唱着琴瑟和谐。在这首诗中,无论争吵是什么,妻子都选择后退一步。为了回归平和,她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但为什么争吵呢?

根据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和第五节这场争吵可能源于秘密的窥探。丈夫的秘密忏悔,恰如“禁果”(“red apple”),像撒旦在伊甸园诱惑夏娃一样诱惑着妻子。面对“禁树”(‘forbidden tree’),妻子偷吃了禁果,引起了丈夫的不满,“失去了我们的伊甸园(Lose our Edens)”。妻子认为丈夫太小题大做了。虽然她似乎是让步了,但她从不认为这是她的错。事实上,她认为这是不公平的。文中有一些证明。

2.2 悖论和讽刺

读者可以推断出一个悖论。妻子声称:“我将说你的言语,爱人,/想你所想--”(“I will speak thy speech, Love, / Think thy thought---”)。但窥探不成功,她不知道丈夫的秘密,又如何能做到坦诚,做到想他所想呢。从逻辑上讲,一个人想要坦诚什么,就必须知道对方做了什么,包括秘密。我们已经提到过,这次争吵是由试图窥探秘密引起的。所以“想你所想”这种说法是不现实的。女演讲者用这种不切实际的感叹来捉弄丈夫。此外这个标题很讽刺。《女人的最后抉择》让读者想起了身为女性的特权。女人说了算。女人

在吵架时应该很强势。但实际上情况正好相反。是妻子屈服了。还有一种情景讽刺。妻子把丈夫比作“a god,“a man”也极具讽刺。“做一个上帝,用魅力拥抱我吧!像个男子汉,用你的手臂拥抱我!”(“Be a god and hold me/

With a charm! / Be a man and fold me/ With thine arm!”)上帝应该是慷慨的,心胸宽广的。上帝不应该为琐事争吵。但文中妻子一退再退,丈夫依然不为所动。丈夫的行为远远够不着上帝的高度。从这些文本,读者可以推断出妻子的不满。

看来这种争吵是不可调和的。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诗中的这对夫妻过着没有爱情的生活吗?难道他们没有出路吗?勃朗宁有一个提议:忘记过去,相互尊重,惜取眼前。借妻子的戏剧独白,勃朗宁声称没有什么比真理更假,“真理如此假,/对你来说是假的”(“What so false as truth is,/

false to thee---”)。真理是有时间限制的,是过去的。以前的真理构不成现实。只要我们现在幸福快乐着,就没有必要被过去所困扰。不要纠结于过去的种种,否则就要失去现在拥有的乐土。对勃朗宁来说,爱的真谛属于当下,尊重个性,惜取眼前。

三. 结语

罗伯特•勃朗宁通过诗歌中的人物戏剧独白,运用悖论、反讽和第一人称的“内心聚焦”等写作手法,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与他而言,爱是相互,是尊重,是个性共存。爱这一主题成就了勃朗宁的大部分诗歌,并赋予其诗歌戏剧性独白等特征。

参考文献

Haug, Jochen. Passions without a Tongue: Dramatizations of the Body in

Robert Browning’s Poetry. New York: Peter Lang, 2003.

Patricia O'Neil, Robert Browning and Twentieth-Century Criticism.

Columbia: Camden House, 1995:14.

Woolford, John and Daniel Karlin. Robert Browning.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1996.

汪晴,飞白.《勃朗宁诗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4:14: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fanyi/363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争吵   妻子   丈夫   诗歌   戏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