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王》中意象火的负面象征意义


2023年12月15日发(作者:pc模拟器安卓版)

《蝇王》中意象火的负面象征意义

作者:虞春燕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9期

虞春燕

(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摘 要:《蝇王》中意象火的负面象征意义未受学界的特别关注,但其意义深远。通过对意象火的负面象征意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清它的背后是对战争和人为灾难的痛斥,对人性黑暗的悲泣,是拯救人类灵魂的努力。

关键词:火;文明;野蛮;人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9-0150-02

“火”是戈尔丁名著《蝇王》(Lord of the Flies)中的主要意象之一。著名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曾经分析过它的含义——他认为火是希望、文明和生存基本条件的象征。笔者认为,虽然布鲁姆对意象火的积极象征意义做出了分析,但是对火的负面象征意义却没有深入挖掘,而这更值得我们分析和思考。

在东西方,火的象征意义常和神灵联系在一起,有正面象征意义,但也有负面象征意义。如《圣经》中的《出埃及记》记载了上帝白天用烟柱,晚上用火柱指引以列人安全地出逃埃及,通过荒原,到达目的地。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造人盗火,用火造福人类。但丁的《神曲地狱篇》中,只有通过一条烈火缠绕的河流才能靠近天堂,火是恶魔,让人恐惧和害怕,但它又是通往天堂的路。东方传说凤凰涅槃,讲述了一对神鸟投入熊熊烈火自焚,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

而在戈尔丁的《蝇王》中,我们发现意象火贯穿了整个小说的始终,孩子们因火而沦落荒岛,因点火、护火而起纷争,后因放火互相残杀,最终因漫山的火而得救,火的象征意义充满矛盾。戈尔丁在回答关于这部小说的主题时曾说:“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企望通过揭示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弊端追溯人性的缺陷。其寓意是:一个社会好与坏不是靠任何政治制度,不管它是显得多么符合逻辑,多么受人尊敬,而是靠一个人的道德天性。”而意象火柔和与暴虐的矛盾特点正好呼应了人性的善与恶、文明与野蛮、希望与灾难。

就火的积极象征意义,弗伦认为:“升向天空的烟好比圣徒祷告时的香,与上帝相连。”(Vuuren, 2004:25)彼得认为:“火具有等待和加速上帝到来的象征意义。”(Peter,

1985:225)而火的负面象征意义在小说中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

一、人为的灾难和野蛮

意象火在小说第一章就以一种灾难的象征意义出现,通过皮格和拉尔夫的对话告诉读者这些孩子沦落孤岛的原因。

“我们被击中了!”

“他会回来的。”

胖胖的那个男孩摇了摇头。

“我们掉下来的时候,我朝窗外看了。我看到飞机的另外一半。那里烧起来了。”(Golding, 1954:8)

小说开篇便通过皮格告诉读者,是成人世界的核战争导致他们乘坐的飞机着火失事,最终沦落孤岛。火的第一次出现便以它最激烈的形式展现了它可怕的力量,它是孩子离开父母、离开成人世界的直接原因,是战争和灾难的象征,是成人世界人性恶的集中体现。火的猛烈程度总是和人性的善恶保持着一致。当成人世界人性堕落的时候,也是火最猛烈,最残忍的时候。经历过二战的戈尔丁在此将火作为背景,当孩子们发现这个岛上没有战争和硝烟时,拉尔夫告诉大家:“在大人还没有来接我们之前,我们在这里好好玩吧。”(Golding, 1954:38)这个和成人世界隔离的、没有火的孤岛便成了一片乐土。而弗里德曼也如是说:“《蝇王》以伊甸园开篇。”(Friedman, 1997:65)

火作为野蛮的象征在之后的章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小说第二章节,男孩们齐心协力在山头点火。然而,作为信号和希望的火却不是那么可以轻易掌控的,造福和杀戮仅是一步之遥。当皮格拿着海螺试图发言时,他发现火势已在山上蔓延开来,原本兴奋的孩子们被剧烈的火势震住了。

“火舌四处蔓延,吞噬了大片树木。他们呆望着火舌,突然,一簇火焰燃起,烈火熊熊。火苗纷纷窜上树干,爬过树叶,席卷草丛,铺散开去……看着无法控制的火焰,孩子们惊恐万分。火焰如狂野的美洲虎,疯狂吞噬……火焰燃烧的声音,如鼓声般震撼山谷。”(Golding,

1954:49)

戈尔丁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火势扩散的场面。火本是拉尔夫这些孩子们用做求救信号的,本可以给他们带来温暖、文明,然而此处,火却成了破坏力量的象征。不知道如何利用文明产物的孩子们让火暴露出它野蛮的一面——吞噬山林,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小岛。这让我们不禁想起戈尔丁经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因为自身的放纵,利用文明的产物科技力量去战争,去杀戮,去破坏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的善恶如同火焰的强弱一样难以把握,稍有不慎,便面目狰狞。

二、人性恶

烈火肆虐的另一个负面象征意义是它象征了人性恶的一面。这里的火不仅是自然界的火,更是人类内心感情的起伏不定。我们发现岛上纷争的起起落落总是与火的点燃与熄灭相关。拉尔夫和杰克内心的怒火总是和自然界的火势遥相呼应。孩子们在岛上的首次感情危机因点火、护火而起。拉尔夫和杰克都有做领导的才能,然而,他们对于火的重要性的态度却十分不一致。拉尔夫说:“我们要么让火点燃着——要么等死。”(Golding, 1954:89)而杰克却嗜血成性,只顾杀猪,而全然忘记护火一事。

“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是让我们得救。”

杰克不得不思考一阵子才能记起得救的方法。

“得救?哦,是的!不管怎样,我得先去抓只猪……”他一把抓起矛刺,扎向地面。麻木而又疯狂的眼神再度吞噬他的双眼。拉尔夫透过杰克蓬乱的头发,向他投去责备的目光。

“只要你的猎手记得还有照看火的事……”

“你和我们的火!”(Golding, 1954:58)

火残暴的一面呼应杰克杀戮的行为,象征人性恶的一面。对于杰克来说,火只是烤熟猪肉的工具,一旦吃完猪肉,火也就灭了。杰克的追求和拉尔夫的追求背道而驰,杰克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灵魂——这种缺失真正是罪恶的渊薮,是整个社会坏疽的根本,这种缺失正用可怕的死亡威胁着现代一切事物”(卡莱尔,1999:4)。当文明之火被熄灭的时候,野蛮之火也就燃起了。

戈尔丁在描述火的性恶象征意义时,运用了反讽的表现手法,进一步展现意象火在小说中的核心作用。

杰克为了报复拉尔夫竟点燃了整个荒岛,火势的疯狂蔓延犹如杰克内心的黑暗一样铺散开来,难以抑制。他们点燃植被,想要用烟熏让拉尔夫无处藏身。只有拉尔夫意识到,这些小野蛮人正在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火势依然像“潮水般涌来”(Golding, 1954:220),然而,正是杰克放的这场旨在烧死拉尔夫的大火却曾作为他们的得救信号。海军军舰上的军官及时赶来,救了拉尔夫的命。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初衷是想借火得以营救,到后来反而成为杀死拉尔夫的工具,而最终火又成了暂时的救星。戈尔丁借用反讽手法使意象火在这整个过程中不断转换着它的象征意义,让读者在火变化的意义中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人性恶主题。这让我们不禁想起《红楼梦》第一回中的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而小说中意象火的最后一次出现并非是杰克这小野蛮人点起的那场大火,而是军官望向远方的巡洋舰,而这个没有形的火再一次暗示了远方战争和杀戮的存在,更说明了人性恶的不可消除性。

军官被这一片哭泣声包围;他被感动了,有点不知所措。他转过身子,好让他们有时间振作起来。他等待着,眼睛盯着停泊在远处的那艘漂亮的巡洋舰。(Golding, 1958:222)

这艘巡洋舰颇具讽刺意味,张中载说:“舰上的成人会把孩子救走。但是,珊瑚岛将毁于大火。而巡洋舰也将投入仍在继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带上原在舰上的海军官兵,也带上这帮已经经历了残杀的孩子。他们将投入新的战斗,或者说,新的残杀。”(张中载,1995:86)通过小说的结尾,我们发现,自始至终,火都是一个善与恶、文明和野蛮的综合体,并且恶的势力始终占据优势。小说的最后,戈尔丁借巡洋舰暗示战火,暗示一个不祥的结局:孩子们将投入到另外一个“岛屿”中,在这个“岛屿”中,杰克和拉尔夫以及那些曾经的小野蛮人就像是他们曾经残杀的野猪一样毫无反抗之力,那是一场成人间的杀戮,是人性黑暗借着文明的成果点起的另一把地狱之火。

综上所述,《蝇王》中意象火背后有着深刻的负面象征意义,是对战争和灾难的痛斥,是对人性黑暗的悲泣,是拯救人类灵魂的努力——这才是意象火在《蝇王》中所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参考文献:

〔1〕Bloom, Harold. Bloom’s Guides: Lord of the Flies [M]. Infobase Publishing,

2004.

〔2〕Friedman, L.S. A Christian Interpretation on Lord of the Flies[M]. San

Diego: Greenhaven, 1997.

〔3〕Golding, William. Lord of the Flies [M]. London: Faber, 1954.

〔4〕Marijke van Vuuren. Good Grief: Lord of the Flies as a Post-war Rewriting

of Salvation History [J]. Literator 25(2) Aug,2004.

〔5〕PETER, J. The Fables of William Golding[M]. London: Macmillan, 1985.

〔6〕卡莱尔.文明的忧思[M].宁小银译.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

〔7〕陶家俊.论《蝇王》的叙述结构和主题意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5).

〔8〕殷企平.《蝇王》中的“人性堕落”问题和象征手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1).

〔9〕张中载.《蝇王》出版四十周年重读《蝇王》[J].外国文学,1995(1).

(责任编辑 王文江)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2:30: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fanyi/35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象征意义   孩子   人性   小说   象征   意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