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性(scarcity)


2023年12月25日发(作者:追美剧必备app)

稀缺性(scarcity)

稀缺性的概念在经济理论中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有的经济学家真的认为这个概念是给经济学术语下个恰当定义时所必不可少的。最好的例子也许就是瓦尔拉(Walras)给社会财富即经济货物下的定义。他说“所谓社会财富,我指的是所有稀缺的东西,物质的或非物质的(这里无论指何者都无关紧要),也就是说,它一方面对我们有用,另一方面它可以供给我们使用的数量却是有限的”(1926年,第65页。)

瓦尔拉解释说,“有用”是指“能满足我们的某种需要”,而“数量有限”,则意味着有一引起东西“存在的数量个人的需要”,如空气、水等,这些东西任何人都能随心所欲地获取,称不上是社会财富。只有当它们稀有时,才能被认为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由于存在稀缺性和有用性,瓦尔拉提出了3项重要推论:(1)“数量有限的有用之物是可以被占有的”,这是财产理论中很重要的思想,也是经济学和法学所共同研究的对象;(2)“数量有限的有用之物是具有价值和可以交换的”,即所有可以被占有之物都可以和别人所有的他物按一定的交换率(叫做价格)进行交换。因此,经济学典型地研究市场的定价问题;(3)“数量有限的有用之物可以由产业制造出来和成倍增加。换言之,它们可以再生产”。因此,经济学必须把商品生产或产业作为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那时的所有经济学家都普遍接受这一稀缺性概念,罗宾斯(Robbins)在他的著名的经济学定义中也加以采用。罗宾斯很了解韦伯(Weber)的方法论,所以他不接受马歇尔(Marshall)等经济学家所采用的“唯物主义的”经济学定义,即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物质福利形成的因素的科学。由于不生产任何物质的活动也可以获得收入(像音乐、文学等),倘采用这一经济学定义,就有许多经济活动被排斥在外了。与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说法相反,劳动就是“生产性的”,即使在它并不生产物质商品时也是这样。因此,罗宾斯的结论是,“不管经济学所关心的是什么”,但“它并不是如此关心物质福利形成因素的”(1932年,第9页)。

这样,罗宾斯就采用了“稀缺性”的经济学定义。他指出每一个经济问题都有着目的很多而实现目的的手段却稀缺的特点。但目的的多种性并不足以确定一个问题为“经济问题”。当某一商品数量十分充裕时,即使有市面上许多不同的目的,也不会在使用上发生特别的问题。实现手段的稀缺性,如果不存在可供选择的多种目的这个条件,那也不足以成为经济问题。但是如果有多种目的可供选择,而实现的手段却稀缺,那我们就会面临一个经济问题。他说:“经济学是一门把人类行为作为目的和(有着多种选择办法的)稀有手段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研究的科学”(1932年,第16页)。

这个定义引起了众多的评论和反驳,这里不能一一赘述。尽管这样,直到最近皮耶罗·斯拉法(Piero Sraffa)根据现代分析方法重新阐明了对价值和分配问题的古典经济理论(斯拉法,1960年)以前,没有任何人认真地反对把稀缺性概念列为经济学定义中的必要部分。在现代分析这一理论体系中,有可能对生产要素“稀缺性”的概率提出激进的批判(该概念在传统的价值和分配边际学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润率的水平,并不取决于资本与(某种经济体制中所雇用的)劳动的相对数量关系(加列格纳尼(Garegnani),1970年)更清楚的是,如果稀缺性指的是土地那样的稀有自然资源,那么,边际主义者的稀缺性概念是难于置信的。某块土地是可以因为其收入中利润和工资的分配比全发生变化(虽则产量不变)而变得“稀缺”或“多余”的(蒙塔尼(Montani),1975年)。更广义地说,分配给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净产值,并非取决于所运用的生产要素相对数量的多寡。

边际主义的分配学说中的稀缺性含义是十分独特的:它只指生产中所使用要素的相对数量。当一种生产要素(配合其他生产要素使用)的数量增加,从而引起收益递减时,我们可以说这种生产要素为稀有。但在指经济货物时,稀缺性的含义就大不相同了。正如瓦尔拉明

确地说过的那样,当一种货物的数量(相对于它能满足需要的能力来说)有限时,我们可以说它稀有。在我们评价斯拉法论述的重要性时,这一普遍含义是耐人寻味的。换言之,斯拉法认为“稀有”的商品与瓦尔拉所说的经济货物是否所指不同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研究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特别是李嘉图(Ricardo)和马克思(Marx)著作中关于“经济货物”的观念,李嘉图在这方面说得很清楚,而马克思则可以被认为是李嘉图价值学说的最紧密的追随者。

按照李嘉图的说法,“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稀缺性,一是为了获得它们所需要耗费的劳动量”(李嘉图,1821年,第12页)。所以我们可以把经济货物区分为两个基本类别。第一类是绘画、稀有书籍和钱币等等,这些货物的价值是“完全由它们衡缺性”所决定的。对于这类货物来说,价格与生产它们所耗去的劳动量无关。它们的价值“随着其数量的变化和试图占有它们的收藏家的愿望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类货物,特别称之为商品,与前一类货的相反,它是由企业家所生产,并在生产周斯结束后送到市场上出售的。这些商品几乎代表一个国家的全部财富,照李嘉图的说法,它可以成倍地增加和再生产,只要有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资料,“几乎没有任何要以施加的限制”。因此,李嘉图在他的分析中,只考虑那些“其数量可以经过人们的努力而增加,并且在生产上存在着完全竞争”的商品的价值(或者简单地说,商品的价格)。

马克思的分类则更复杂。他在《资本论》的第1章中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区分开来:

“物的效用使它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的这一性质与获得它的效用所耗费的劳动量无关……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时才能实现。”(马克思,1867年,第44页)

交换价值,即我们所称的价格,相反地是一个量的比数,是“一种使用价值交换另一种使用价值的比例”。

当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有着联系:有交换价值必有使用价值。如果买卖双方都认为某两种商品对他们有使用价值并可以交换,那么,它们就有交换价值。因此,马克思指出,可以发生这样的事情,即某种货物具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交换价值。我们可以设想发生这种事情的两种情况。第一咱情况是有用之物,但非劳动生产出来的,从而并不稀缺。“一物可以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这是一种当其有用性并非由于劳动产生时所出现的情况。如空气、处女地、矿藏地等”(马克思,1867年,第48页)。第二种情况是由劳动所生产,但没有任何社会效用之物,即主观上有用,但不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换:“一物可以有用,并且是人们劳动生产出来的,但它不是一种商品。任何人用自己的劳动得来并直接满足他自身需要的产品,是创造了使用价值,但没有生产出商品”。

因而,马克思分类法中的原则是效用、稀缺性和劳动。总体来说,在《资本论》的第一章中,他考虑了四种情况:(1)有用、稀缺并且是劳动生产出来的货物。这些货物是正式的商品,其交换价值对于经济分析特别重要;(2)有用但不稀缺,也非劳动生产出来的货物。它们的交换价值是零,因而经济学家可以不理会它们;(3)劳动生产出来但没有社会效用的货物。这些货物不能正式被视为稀缺,因为市场上对它们并无需求;(4)“最后,没有效用的目的物,都没有价值。如果一物没有效用,它所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效用,这种劳动不能真正作为劳动来看,因而不创造价值”。这是一种从主观上看也是无用之物。

如果我们要了解马克思分类法和李嘉图分类法之间的关系的话,除了这4类商品之外,还应考虑到第5类。就是那些有用、稀缺但不是劳动生产出来的物;或价值并无必然联系的物品。李嘉图所提醒人们注意的艺术品、稀贵钱币和书籍等等就属于这一类。

我们可以概括李嘉图和马克思的立场,就是存在着某一类可以叫做“经济货物”的物品,它的特点是具有使用价值,不仅是主观上的使用价值,而且是社会性的使用价值;它们还可用以和别的货物交换。在这一非常广义的经济货物类别中,我们可以分列出一种称之为“商品”,即指所有可以由人类的劳动在一定的技术知识条件下,按市场所需求的数量再生产出

来的物品。

所以,在古典的“经济货物”概念和瓦尔拉或罗宾斯的概念之间并无实质性的差别。任何稀缺而有用之物都是经济学家所应加以研究的。当然,能通过劳动而再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现代社会的财富就是由“极大数量的商品”组成的(马克思,1867年,第43页)。斯拉法的分析法只研究“商品的生产”,即最重要的“经济货物”类别的生产。艺术品、稀贵钱币和书籍则不包括在斯拉法的理论结构之中,而包括在李嘉图的理论结构之中。只要我们希望对价格和收入分配作出解释,扩大我们的研究范围是重要的:我们无法用斯拉法的生产方程来说明古珍书籍的价格,但我们也不能说,给这一类特别的价格作出说明,对经济学家就无关紧要。

吉多 蒙塔尼(Guido Montani)著

吴毓骙 译 杨宇光 校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2:19: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fanyi/323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产   价值   货物   经济   劳动   使用   稀缺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