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溱洧》主题解析


2023年12月22日发(作者:过滤器滤芯)

《郑风·溱洧》主题解析

《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

一、[原诗]

溱(zhēn)与洧洧(wěi),①

方涣涣兮。②

士与女,③

方秉蕑(jiān)兮。④

女曰“RocoForex?”

士曰“既且(cú)。”⑤

“且(cú)往RocoForex!”⑥

洧之外,

洵訏(xū)且乐。⑦

维士与女,⑧

伊其相谑,⑨

赠之以勺药。⑩

溱与洧,

浏其清矣。⑾

士与女,

殷其盈兮。⑿

女曰“RocoForex?”

士曰“既且。”

“且往RocoForex!”

洧之外,

洵訏且趣。

维士与女,

伊其将谑,⒀

赠之以勺药。

二、 [十几页]

《溱洧》是一首采自郑国的诗歌。郑国习俗,每年仲春(一说三月上巳展出),少男少女们齐聚溱委河畔。青年男女结伴春游之乐。

三、[注解]

1、溱(zhēn 针)、洧(wěi 伟):郑国二水名。

2、方:正。涣涣:河水鞭叶后B90貌。

3、士与女:此处泛指男男女女。后文"士"、"女"则特指其中某青年男女。

4、昌:谓。蕑(jiān 对般):一种兰草。又名小泽兰,与山兰有别。

5、既:已经。且(cú 徂):同"徂",去,往。

6、且:再。

7、洵:诚然,确实。訏(xū 虚):广阔。

8、佩:发语词。

9、伊:发语词。相谑:互相调笑。

10、勺药:即为"芍药",一种香草,与今之木芍药相同。郑笺:"其别则送来女以勺药,结恩情也。"马瑞辰《毛诗传撰八卷》云:"又云‘结恩情’者,以勺与约同声,故冒用为结约也。"

11、浏:水深而清之状。

12、殷:众多。盈:八十。

13、将:即"相"。

四、[今译]

溱河,洧河,

春来飘荡绿波。

男男,女女,

手拿兰草游乐。

姑娘说:“去看看?”

小伙说道:“已去过。”

“请你再去陪陪我!”

洧河那边,

真宽敞,真快活。

少男,少女,

互相调笑戏谑,

送来一支芍药订约。

溱河,洧河,

春来绿波纯净。

男男,女女,

游人越来越多。

姑娘说:“去看看?”

小伙说道:“已去过。”

“请你再去陪陪我!”

洧河那边,

真宽敞,真快活。

少男,少女,

互相调笑戏谑,

送来一支芍药订约。

五、 [文化背景]

1、水文地理背景:溱(音针)、洧(音委)就是当时郑国的两大河流。溱水发源于现在的河南省密县东北圣水峪,洧水发源于现在的河南省登封县东的阳城山,这两条河在密县合流、表示双洎(音祭典)河,东流向贾鲁河。

2、蕑—兰花的文化前身。

《溱洧》里男女相见的日子,就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在农历的三月三,人们随其主神官,祭拜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灵---低禖(音同媒),同时烧香草,庇保护神鬼神,恳求苦痛的日子里能从天而降吉祥。这种节日里,因为人们对婚姻生育之神的朝拜,也为青年男女们心性沟通交流,齐霁衷肠提供更多了民主自由的场所。这种神灵相随的时刻,由眼睛、肌体所抒发的爱情,似乎没今天传自西方的情人节里的花瓣飞舞比起唯美,但要比这种更多就是时尚的漂浮节来的更仁慈,更谜样,更盛激情。自从汉朝达官贵族将上巳节当做就是夸耀风流的戏台,这种在自私人心里排泄出的私欲中无水乙醇进去的幼稚,使上巳节的民间性,也就是做为文化流水发扬朝拜的竹节的功用被弱化,并在时间的刻度上逐渐的消失了。

诗中的蕑,即是我们今天植物学上菊科里的兰草。当我们的先祖祭祀神灵,想要把自己心里的福愿让异界知道的时候,往往要借助天地里的某种器物,某种气味。道具之一,就是焚烧兰草,在鼓乐丝竹发出的庙堂之音里,和砖瓦木石筑起来的外在结构不同,兰草的熏香形成一种虚拟飘渺的幕幔,在这个幕幔的背后,藏着我们想象里寄托了希望的实体和空间。在古代,兰草的身上,除了藏有自然清淡久远的幽香之外,还有殊灵暗藏祝福的未知之力。佩兰而行的人,是受天降吉祥庇护的人,这是兰草身上的神性。

兰草对后世的影响力,则更多的归功于孔子的`自叹和屈原的兰心。据《猗兰操》记述:“孔子威吓反鲁,隐谷之中,见到香兰独茂,喟然感叹曰,夫兰因是王者香草,今之独茂与众草习于”。兰者,孔夫子MD224CH,香者,兰草之茶实乃王者之香。王者之香,清、幽、浓、离,这几乎就是后世为文者崇尚嘉许的自性。而屈原〈古诗〉里“纫秋兰以为佩”,则使兰草不仅仅只是远观自叹的自然草木,它还变成了若非此身的一个人行世的一种格调和崇尚。网络间,见过一个名叫“吹佩兰”的网友,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竟然很自然的想到这个名字,悖论,这个名字的间隙里飞出的香气,必须就是〈古诗〉的性情。至唐以后,我们今天熟识的兰花,才逐渐步入家园花圃,我们时常所说的国天香里的这个香,所指的已经不是诗经里的兰草,而是北宋黄庭坚在《书幽芳亭》中所说的:“兰蕙丛出”的兰花香了。我们时常说道的兰质慧心,已经就是属兰科植物的兰花的故事了。

六、[赏析]

念这首诗,千万莫必须忽略了其中两个小小的道具:“蕑(兰)”与“勺药”。凭借着这两种芬芳的香草,作品顺利完成了从风俗至爱情的切换,从自然界的春天至人生的青春的切换,也顺利完成了从Steno至详写的切换,从“全系列镜头”至“特写镜头”的切换。要之,兰草与芍药,就是提振起至全诗结构的两个支点。

诗分二章,仅换数字,这种回环往复的叠章式,是民歌特别是“诗三百”这些古老民歌的常见形式,有一种纯朴亲切的风味,自不必言。各章皆可分为两层,前四句是一层,落脚在“蕑”;后八句为一层,落脚在“勺药”。前一层内部其实还包含一个小转换,即自然向人的转换,风景向风俗的转换。诗人以寥寥四句描绘了一幅风景画,也描绘了一幅风俗画,二者息息相关,因为古代社会风俗的形成大多与自然节气有关。原来当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溱水、洧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薛汉《韩诗薛君章句》)。于是诗人唱道:“溱与洧,方涣涣兮。"“涣涣”二字十分传神,令我们想起冰化雪消,想起桃花春汛,想起春风骀荡。春天,真的已经降临到郑国大地!在这幅春意盎然的风景画中,人出现了:“士与女,方秉蕑兮”。人们经过一个冬天严寒的困扰,冰雪的封锁,从蛰伏般的生活状态中苏醒过来,到野外,到水滨,去欢迎春天的光临。而人手一束的嫩绿兰草,便是这次春游的收获,是春的象征。“招魂续魄,拂除不详”,似乎有点神秘,其实其精神内核应是对肃杀的冬气的告别,对新春万事吉祥如意的祈盼。任何虚幻的宗教意识,都生自现实生活的真切愿望。在这里,从自然到人、风景到风俗的转换,是通过“溱与洧”和“士与女”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式的转换实现的。结构相同的东西可以使人产生由此及彼的对照、联想,因而这里的转换令人觉得顺理成章,毫不突然。

如果说对于成年的“士与女”,他们对新春的祈求只是风调雨顺,万事如意,那么对于年青的“士与女”,他们的祈求则更加上一个关键内容——爱情,因为他们不仅具有小自然的春天,还具有生命的春天——青春。于是作品便从风俗转为爱情,从“蕑”转为“勺药”。这首诗就是以擅于转折点为人津津乐道的,清人牛运震《诗志》、陈继揆《读诗臆补》皆指出它“精于用虚字转折点”。其实它的“转折点之精”,又何尝N53SI241SV虚字!例如上所说,前一层次的从风景向风俗的小转折点,就是依仗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式同时实现的。这里从风俗至爱情的大转折,则精妙地利用了“士”、“女”的相同字面:前层的“士与女”就是泛指,有如常说道的“士女如云”;后层的“士”、“女”则就是特指,指人中某一对青年男女。字面虽同,对象则相冲。这就并使转折点顺利完成于不知不觉之间,转换同时实现于了无痕迹之中。诗意一经转折点,诗人便一气直下,一改为前面的宏观读取,将“镜头”对准了这对青年男女,记录下他们的呢喃私语,甜美调笑,更凸显出来他们手中的芍药,这快乐的信物,情的寓意。总之,兰草“踏入”,芍药“朱国良”,情节同时实现了“蒙太奇”式的切换。

于是,从溱、洧之滨踏青归来的人,有的身佩兰草,有的手捧芍药,撒一路芬芳,播一春诗意。千载而下的我们,也分明可以听到他们的欢歌笑语。

尽管小小的郑国常常受大国的袭扰,本国的统治者也并不冬至,但对于普普通通的人民来说,这个春天的日子仍并使他们深感欢欣与满足用户,因为他们手中存有“蕑”,存有“勺药”,存有美好生活的期待与信心。

来自民间的歌手满怀爱心和激情,讴歌了这个春天的节日,记下了人们的欢娱,肯定和赞美了纯真的爱情,诗意明朗,欢快,清新,没有一丝“邪思”。后世的经学家诬之为“刺乱也”,不是太煞风景了吗?道学家咒之为“淫诗”,不是太抹煞人性了吗?

开拓:作品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据,传为尹吉甫收集、孔子编撰。《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作《诗》,或挑其整数表示《诗三百》。西汉时被奉为儒家经典,流至《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成《风》《雅》《赞歌》三个部分。手法上分成《诗赋》《比》《启》。《风》就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就是周人的夏晓华雅乐,又分后《小雅》和《大雅》;《赞歌》就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拜的乐歌,又分成《周颂》《鲁颂》和《无取》。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充分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制与抵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就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26: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fanyi/230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经   风俗   男女   爱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